相傳在明末清初,常熟虞山山麓有一叫花子(乞丐),某天偶得一雞,卻苦無炊具調料,無奈之下將雞宰殺去除內臟,帶毛涂上泥巴,取枯枝樹葉堆成火堆,將雞放入火中煨烤,待泥干雞熟后敲去泥殼,雞毛隨殼而脫,香氣四溢。這正好被大詩人、邑人錢謙益路過看見,覺得這種做法風味獨特?;丶液螅X即如法炮制,并稍加調味,味道更是鮮美無比。這種烹制方法在民間流傳開來,大家把這種方法烹制出來的雞稱作叫花雞。
現在制作叫花雞,以常熟特產三黃雞為原料(此雞肥大鮮嫩,以每只1700克左右的為最佳),將活雞宰殺后,用菜油、料酒、精鹽、蔥姜腌漬,在雞膛內加進火腿片、香菇、蝦米、冬筍片,以及蔥、姜、酒等調料,然后用豬網油緊包雞身,外加荷葉包扎,再用細草繩扎緊呈枕形,整雞外面涂上揉黏黃泥,最后在火上烘烤4~6小時即成。在食此菜時,打開泥殼,滿屋飄香,入口酥爛肥嫩,風味獨特。若配蔥白,甜面醬進食,口味更佳。此菜是常熟地區傳統名菜,也是蘇州三雞(叫花雞、西瓜童雞和早紅橘酪雞)之一。2008年,王四叫花雞制作工藝被列入蘇州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