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燙傷膏”是流傳在常熟市原虞山鎮的一種傳統醫藥,持有者現居住于虞山街道廟弄23號。張氏燙傷膏最早可追溯到清嘉慶年間,鎮江丹徒縣有一張姓人家,將兒子送往浴室學徒。因其聰慧,頗得師傅喜愛。師傅病重時,將浴室中常使用的水燙藥方傳授于他。張氏始得該方。得方后,張氏先人定下規矩,該方只傳在浴室工作的兒子,以秉承傳授人的遺言。同治年間,藥方傳至在浴室做工的張仲德??箲饎倮螅瑥堉俚轮訌埫鞲匠J煸∈易龉?,張仲德將藥方傳于張明根,開始懸壺濟民,在常熟為百姓治療汽、油、水、火四傷。張明根去世后,其妻接夫衣缽,在家中為人療傷,收取一些費用。張妻去世前,又將藥方、配料、制作工藝等一并傳授于其子張永林。張氏燙傷膏由五種草藥加工而成,先是到山間采藥,草藥采回后,經分類清洗,分類研磨后按比例配方,然后調合,調合時加入純菜油,最后成黑色稠狀物,裝瓶保存待用。因該藥有一定的保質期,制作時不宜過多,只保存較多的半成品(研磨后的粉末)以備急時調配。加工工具極為簡單,采藥工具、晾曬工具、爐子、鐵鍋、研磨工具,量具及分盛藥末的瓷器和天平。張氏燙傷膏獨特之處在于:能治療蒸汽、開水、火、熱油燙傷。經實踐證明,療效顯著;無論汽傷、油傷、水傷、火傷,上藥后3-5分鐘止痛,一般性燙傷十日內痊愈,大面積燙傷一月內痊愈;無需植皮,無需包扎,見效迅速,愈后不留疤痕,時日一長,傷處皮膚與旁邊皮膚無皮色差異。該方屬純中草藥調制,成本低廉,藥效精妙,具有重要的醫藥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張氏燙傷膏雖出自丹徒,但在常熟傳承至今已有三代,通過一代代傳人努力,已進一步豐富完善了"張氏燙傷膏"技藝。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據不完全統計,治愈2500多人次,痊愈的傷者遍及常熟各鄉鎮。進入新世紀,由于外來民工大量涌入,患者都慕名前往張家求治,影響更加深廣。據當代傳人張永林敘述,曾挽救過兩例市級醫院無法治愈的傷者。該藥最大程度曾救治過2度燒傷百分之二十五的患者,并痊愈后與原皮膚不留色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