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公布了蘇州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本市王四松樹蕈油制作技藝等12個項目入選。至此,本市共有蘇州市級非遺項目33項。
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新增24項傳統醫藥項目,本市占了7項,主要包括虞山陶氏內科、虞山江氏兒科、虞山痔科、虞山邵氏婦科、虞山傷科等,對虞山醫派的傳承與弘揚具有積極影響。虞山醫派歷史悠久,發展至今名醫輩出,如著有《神農本草經疏通》的俠醫繆希雍、編撰《出血性疾病》的著名血液病專家徐福燕等。此外,入選的傳統技藝項目有5個,包括黃麻編織技藝、王四松樹蕈油制作技藝、蘇式面制作技藝、銅官山綠茶制作技藝等。其中,黃麻編織地毯源自常熟沙家浜鎮,選用熟黃麻,結合常熟花邊外觀,經過精細處理和手工編織而成;王四松樹蕈油源自常熟百年老店王四酒家的傳統名菜,已有一百三十多年歷史,王四食品公司繼續傳承這一技藝,用新鮮松樹蕈和精選佐料精心熬制,使松樹蕈油成為《江蘇名菜譜》中的瑰寶;常熟炒澆面歷史可追溯至北宋,特色為一碗一炒,融合面點與烹飪技術,需多樣食材與手法,如今已成為常熟飲食文化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