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然資源部編制印發《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第一批典型案例》,為各地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資源提供借鑒和參考,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和后勁。首批典型案例共有18個,支塘鎮林園路產業園改造項目入選。
林園路產業園改造項目(鹽鐵智造產業園)位于支塘鎮工業園,坐落于204國道以東、鹽鐵塘以西,占地面積約113.50畝(75594平方米)。項目地塊內原有企業27家,其中自有廠房企業16家、自有土地企業8家,廠房建設年代較久遠,質量較差,容積率僅為0.47,地塊內企業的2020年總稅收為340萬元,產出效益低,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悖。
支塘鎮克服了地塊內土地權屬復雜、紅線邊界犬牙交錯等難題,通過聯合自主更新,調動企業共同參與,打破了原有土地權屬制約,提高了地塊的容積率和產出效益。改造后,項目地塊的容積率將提升到2.15。投產后,項目預計可實現年稅收4000萬元。同時,該項目以企業為主體進行投資改造,不僅避免了傳統投資模式帶來的財政壓力,也縮短了項目實施周期,闖出了一條城市面貌和地塊效益雙提升的新路徑。
支塘鎮林園路產業園改造項目是常熟首個成功實施的老舊工業區聯合自主更新項目,也是常熟唯一的省城市更新第一批試點項目,總投資達4億元,規劃建設高標準廠房12.66萬平方米,導入電子科技、汽車零部件、機械裝備制造等產業。目前,該項目國資部分集宿樓和企業1-5A號廠房即將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