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省民政廳發布2024年省級地名文化遺產名單,本市有白茆閘、福山閘、望虞閘3個水利設施類中的水利樞紐或閘壩地名入選。
白茆閘因其為白茆港口所置閘而得名,自五代吳越時期至今,白茆閘蓄清拒渾、泄水抗洪、引水灌溉、平潮通航,功效卓著。1937年秋,閘遭日軍炮擊,孔門部分被損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白茆閘獲修復并增建弧形導流墻、魚道等設施。2002年后,常熟對原閘作保留修護,并在距閘處約2千米處興建5孔新閘。2008年,老閘區建立了白茆閘遺址公園。
福山閘是古代著名的沿江地區老閘,歷代志書均有記載,為著名古代水利工程。據宋代《吳郡志》等書記載,五代吳越時期(907年—978年)于福山港置閘,名為福山閘。1975年春,當地遷移水閘至福山塘口,即現福山農場東北隅,其兩側墻體與海塘相連接。1997年冬,當地實施福山塘入江口延伸工程,閘址又外移約3千米。2014年,在鐵黃沙綜合整治中,為縮短防洪岸線,閘又外移1.1千米重建。
1959年,在王市花莊望虞河入江口(距江邊1115米)建望虞河節制閘。1960年7月,望虞閘放水投運,閘身全長81.4米,邊孔通航,上有公路橋,為澄錫虞片引排水咽喉,并兼有通航之利。1995年9月,在望虞閘原址南移200米處,興建望虞河常熟樞紐工程。望虞閘被擴建成望虞河常熟水利樞紐后,引排及通航功能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