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網是一個地區的“靜脈血管”,其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城市水環境,關乎整個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為全面落實污水管網養護管理工作,常熟市高治辦對照“333”行動要求,在市級智慧水務管理平臺基礎上,以城鎮建成區為試點,建設小區污水收集管網GIS系統,切實呵護污水管網“靜脈”健康。
污水運維服務全力加速。通過市場化運作,委托江蘇中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對集鎮小區357km污水支管實施專業化運維服務,明確運維標準和要求,并設立污水管網定點服務工作站,使污水管網服務更加快捷高效。
鎮區管網家底摸清摸透。規范化運維以來,累計完成357km污水支管網測繪普查和7988座污水井檢測,管網功能性缺陷、結構性缺陷、檢查井質量病害和雨污混接情況得到了有效整治,集鎮小區污水管網家底更加清晰,基礎資料更加完整、準確。
增設標牌實現精細管理。安裝檢查井銘牌14255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窨井的“身份”問題,使用功能和管理單位明確、清晰,便于市民報修和相關單位管理。市民可以通過銘牌對相關管理部門的工作進行監督,切實提高市民的參與度,促進窨井管理的規范化,真正意義上完成了“一井一碼一檔案”工作。
管網GIS系統助力智慧排水。結合實際業務管理需要,建立鎮級數據中心,消除“信息孤島”,使得海虞鎮在污水管網資產管理上達到一張圖展示、一個平臺管理、動態更新的效果。
污水GIS系統作為我市排水設施管理中的重要信息化工具,能有效實現城鄉管網數據整合和數據動態管理,為管網改造、污水外溢治理等工作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更好地服務智慧化城市建設。海虞鎮管網GIS系統的全面建成和投用,標志著常熟市污水GIS系統建設已開始逐步向支管網進行延伸。
下一步,常熟市水務部門將嚴格按照水務高質量發展要求,結合排水戶的日常管理,逐步將工業、醫療等重點排水戶內部排水信息納入水務監管平臺,為污水排放源頭管控提供信息化管理技術支撐,夯實智慧水務監管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