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加快探索農村零星用地資源化利用,聚合發展資源盤活農村零星閑置用地,入選全省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2023-2026)。
一是厘清“一方用地”。分類梳理農村零星用地利用現狀,共梳理6類成因、涉及盤活利用土地超2700畝。農村耕地方面,主要為碎片化地塊,嚴格管控類耕地(“紅區”)、或處于生態空間管控區內以及鐵路“夾心地”的其他零星土地。村集體建設用地方面,主要體現在低效利用或閑置,譬如拆違騰退的集體建設用地亟待進一步開發、閑置宅基地亟待進一步盤活利用等。
二是試點“一批項目”。根據成因通過“一地一策”探索分類處置方式,實施推進一批重點項目。例如常福街道碎片化耕地提升試點,旨在對江南特殊風貌農田布局開展“手術刀式”整理,推動“小田變大田”。沙家浜鎮生態空間管控區安全利用試點,探索構建“生態化種養殖+環境涵養保護”模式,通過引入第三方主體參與建設運營,既落實主體長效管護責任,大大減少垃圾偷盜隱患,又通過生態化種養殖,新增年收入超55萬元、全年地表水保持三類水以上。
三是構建“一套推進機制”。持續盤活零星用地,切實發揮政府、社會、農戶等多方作用,用好省級獎補、地方財政配套資金吸引多元投入參與。同時,積極歸納提煉已有的試點做法和經驗,形成了農村零星用地資源化利用試點試驗任務一表清,為農村閑置用地“量身打造”具體實施方案,提高閑置土地“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