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碧溪街道聚焦基層治理,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持續賦能“五治融合”,讓鄉村治理與環境提升相輔相成、與鄉風文明同頻共振、與群眾服務融會貫通,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一、筑牢陣地,拓展文明實踐“服務圈”
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作為促進“五治融合”的重要載體,不斷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文明力量、提供豐厚的精神滋養。近年來,碧溪街道注重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拓展文明實踐“服務圈”,全力推進新風禮堂建設,目前,區域內6所新風禮堂已經投用。
閱江佳苑社區新風禮堂自投用以來,已成為轄區居民舉辦各類宴席的首選地,禮堂在滿足居民需求的同時,也成為社區整治婚喪陋習、推進移風易俗的重要陣地。
聚和佳苑社區將居民積分情況與新風禮堂使用費用等居民福利掛鉤。把居民“喜事新辦”“節約辦酒”等移風易俗項目一同納入“文明實踐積分”管理。控制辦酒規格、宴席主動提供打包盒、做好酒席衛生等均可積分。以這樣的方式進一步提升居民主人翁意識,營造良好的自治氛圍。
努力加強陣地建設,不斷開拓“新陣地”、盤活“微陣地”、促進“優陣地”,延伸新時代文明實踐觸角。聚焦交通安全知識科普、青少年綜合素質提升需求,打造溪南村交通宣教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進一步豐富法治的宣教形式。
二、建強隊伍,激活志愿服務“熱力值”
項目引領,唱響志愿服務品牌——緊扣“文明15min”打造志愿服務“微氣候群”的服務目標,常態化開展基層理論宣講“五進”項目、閱讀推廣“微”課堂、新業態“五彩”關愛行動等特色項目品牌,讓暖心服務惠及“百姓千萬家”。
創新機制,擦亮志愿服務底色——進一步完善李袁村“四彩積分”制、聚和佳苑社區、中南村“文明實踐實踐積分”兌換制度,調動群眾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實現志愿服務正能量的“雙向循環”。
碧溪志愿服務事業日益發展壯大,在推動“五治融合”,賦能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日益凸顯。在全域推廣完善“志愿服務積分制”管理制度,結合村級工作實際,把志愿服務質量與積分獎勵掛鉤,提升志愿者的榮譽感和獲得感,提升群眾參與積極性。
三、數智賦能,提升鄉村善治“精細度”
“五治融合”積分兌換超市李袁兌換點和東張兌換點已經開始營業。醬油、食用油、方便面等生活用品都可以用積分進行兌換,這些積分的來源,可以通過參與“五治融合”先鋒領治、村民自治、鄉風德治、履約法治、數字智治行動等獲取。積分制的推行,讓村民實現了從“掃院子”到“鼓袋子”的熱切期盼,為群眾提供了看得見、得實惠的兌換平臺。
注重融入當地農副產品元素,將林禾農莊優惠券、新苑大米、滸西水果、李袁葡萄、溪南米糕米酒等特色農副產品加入可兌換名錄。豐富了村民的積分兌換選擇,助力盤活本地產業,壯大村級經濟,激發區域經濟“內循環”活力。
扎實推進“五治融合”,碧溪街道成果頗豐。目前已累計建成各級各類美麗鄉村455個,實施覆蓋率達97%,其中康居村231個。完成創建3個蘇州市特色田園鄉村(含16個自然村),1個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含7個自然村),總數量位居常熟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