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琴川街道推出“城管進社區”新模式,以湖苑、前港、衡山、世茂四社區試點先行,將管理“神經末梢”深入社區“毛細血管”,踐行“721工作法”,堅持黨建引領、服務為民,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構建“問題發現在萌芽、解決在基層”新格局,切實解決居民身邊事,提升幸福感與治理效能。
一是機制創新,激活治理“新引擎”。實行“1+N+X”團隊進駐模式,即1名社區城管員牽頭,N名城管、環衛、市政等人員為主體,X方相關部門和社會力量協同;通過制定并公示《社區城管員清單》,亮明身份與聯系方式,做“群眾叫得上名字的城管隊員”,同時組織城管系統在職黨員回社區亮身份、做表率參與工作。
二是陣地前移,服務直達暖民心。依托“民呼我為”機制建立“社區吹哨、城管辦好”響應機制。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社區城管員每周至少半天駐社區工作并定期列席社區相關會議,共同探討社區治理;同時,在黨群服務中心打造“城管進社區”工作室(站),確保制度職責清晰、群眾找得到、問得清、能解決,讓城管服務精準對接需求、前置到居民“家門口”,成為社區便捷辦事的“新地標”。
三是實干惠民,解決居民“心頭事”。湖苑社區設立“城管開放日”參與調解宣傳。前港社區推行“常態化+專項夜查”消解消防隱患,整治樓道亂堆放80余處。世茂社區通過聯調解決違建拆改、噪音擾民等25起,并開展聯合消防檢查。衡山社區實行城管輪值駐點進小區/樓宇,聯合網格員提前介入裝修巡查、矛盾化解,處置違規裝修5起。
四是智慧賦能,精治增效煥“活力”。推行智慧化管理,發展“互聯網+居民自治”,鼓勵居民通過微信群、二維碼、小程序等參與小區治理。如湖苑社區創新推出“慧治理‘小藍卡’”,小程序便捷上報問題,運用大數據精準研判重點問題,打造“巧靈效”數字化場景解民憂;并引導多元參與,成立“商戶自治聯盟”激發自治動力,賦能社區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