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編制背景和依據
為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以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省、蘇州市關于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的工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了《常熟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二、主要內容
《方案》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總體要求、重點任務、重點任務分解表。
第一部分為總體要求。明確了《方案》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市空氣質量目標為PM2.5濃度穩定在28微克/立方米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控制在1天以內;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10%以上,完成上級下達的減排目標。
第二部分為重點任務。主要包括九個方面:一是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綠色低碳升級。主要涉及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加快退出重點行業落后產能,推進園區、產業集群綠色低碳化改造與綜合整治,優化含VOCs原輔材料和產品結構等重點任務。二是優化能源結構,加快能源清潔低碳高效發展。主要涉及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持續降低重點領域能耗強度,推進燃煤鍋爐關停整合和工業爐窯清潔能源替代等重點任務。其中,到2025年,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到98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的比重達到14%,可監測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13億千瓦時,全市非電行業規上工業企業煤炭消費量較2020年有所下降。三是優化交通結構,大力發展綠色運輸體系。主要涉及持續優化調整貨物運輸結構,加快提升機動車清潔化水平,強化非道路移動源綜合治理等重點任務。其中,常熟港利用水路、封閉式皮帶廊道集疏港運輸大宗貨物比例總體達90%以上;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公交車,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90%;2024年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萬輛以上,淘汰60%以上的第一階段及以下排放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到2025年,基本消除非道路移動機械、船舶“冒黑煙”現象,基本淘汰第一階段及以下排放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主要港口和排放控制區內靠港船舶的岸電應用盡用率不低于97%。四是強化面源污染治理,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主要涉及加強揚塵精細化管控,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加強煙花爆竹禁放管理等重點任務。其中,到2025年,建成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95%以上,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50%,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達到95%以上。五是強化多污染物減排,切實降低排放強度。主要涉及強化VOCs全流程、全環節綜合治理,推進重點行業超低排放與提標改造,開展餐飲油煙、惡臭異味專項治理,穩步推進大氣氨污染防控等重點任務。其中,到2025年,全市化肥使用總量較2020年削減3%,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左右。六是加強機制建設,完善大氣環境管理體系。重點任務為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其中,需修訂完善《常熟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七是加強能力建設,嚴格執法監督。主要涉及加強監測和執法監管能力建設,加強決策科技支撐等重點任務。八是健全標準規范體系,完善環境經濟政策。主要涉及強化標準引領,加強資金保障等重點任務。九是落實各方責任,開展全民行動。主要涉及加強組織領導,嚴格監督考核,實施全民行動等重點任務。
第三部分為重點任務分解表。將第二部分的重點任務分解下達,明確責任單位,細化工作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