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市上下把穩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營造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濃厚氛圍,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優化投資結構,有力助推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平穩增長。
一、投資運行基本情況
(一)投資實現平穩增長,產業結構加快調整
一季度,常熟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3.96億元,同比增長5.2%,增速較蘇州大市低0.3個百分點,居蘇州十縣市(區)第7位。全市第一產業投資完成0.62億元,同比增長684.2%;第二產業投資完成64.87億元,同比增長18.5%;第三產業投資完成58.47億元,同比下降7.2%。三次產業投資結構比由去年的0.1:46.5:53.5調整至0.5:52.3:47.2,第一、第二產業投資比重進一步提升。
(二)工業投資加碼發力,筑基作用持續增強
一季度,常熟工業投資完成64.87億元,同比增長18.5%,增速較固定資產投資高13.3個百分點,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6個百分點。分行業看,制造業投資高速增長,完成投資63.97億元,同比增長26.8%,拉動工業投資增長24.7個百分點,投資總量最大的三個行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分別增長126.2%、0.2%、85.5%。分性質看,工業技改投資完成27.42億元,同比增長33.6%,占工業投資比重42.3%,較去年同期提升4.8個百分點。
(三)民間投資由負轉正,市場信心逐步恢復
民間投資是固定資產投資的主力軍,也是提升投資質量、增強投資活力的關鍵力量。今年一季度民間投資扭轉了去年以來的負增長態勢,完成投資86.11億元,同比增長2.9%,增速較去年全年提升23.3個百分點,較1-2月提升4.4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73.1%,分別高于國有投資、外資投資55.0個、59.1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兩大領域中,房地產民間投資占民間投資比重達30.3%,較去年同期回落15.6個百分點;制造業民間投資占民間投資比重達57.0%,較去年同期提升11.8個百分點。
(四)新動能投資加快集聚,蓄勢賦能轉型提升
今年以來,全市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投資加快加強,新的投資增長點加快形成。一是高技術產業投資保持增長。一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完成26.33億元,同比增長5.5%,增速較固定資產投資高0.3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完成23.24億元,同比增長5.5%,拉動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4.9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完成3.09億元,同比增長5.0%,拉動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0.6個百分點。二是新興產業投資份額增加。一季度,新興產業投資完成49.26億元,同比增10.9%,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39.7%,同比提升2.0個百分點。八大行業中,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較去年同期分別提升1.1個和2.9個百分點。
(五)重大項目壓艙助力,發展底盤夯實加固
一季度,全市在庫項目788個,其中計劃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539個,比上年同期多18個,占總項目數的比重為68.4%;計劃總投資2068.37億元,增長6.4%;完成投資80.02億元,增長17.2%,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0個百分點。其中,松下數字智慧科技產業中心、華域視覺新建智能車載視覺設備基地、理文鋰電池化學品及配套工程等7個重點項目有序推進,當年投資超億元,合計投資13.40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10.8%。
二、投資運行存在問題
(一)房地產市場表現低迷。今年以來,全市房地產市場整體仍處在深度調整的趨勢中,商品房銷售延續筑底格局。一是房地產在庫項目存量不足。一季度,全市在庫房地產項目181個,同比下降6.2%。其中,86個項目已經竣工,占全部項目比重達47.5%。95個未竣工項目中,28個項目已經完成計劃總投資的80%以上,占未竣工項目比重達29.5%。二是房地產開發投資低位徘徊。一季度,我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6.89億元,同比下降16.7%,拉低固定資產投資6.3個百分點。其中,建安投資下降5.7%,拉低房地產開發投資2.9個百分點;土地購置費下降29.2%,拉低房地產開發投資13.2個百分點。三是商品房銷售兩位數下降。一季度,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完成40.2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1%,較蘇州大市低18.3個百分點。其中市區、鄉鎮、開發區分別下降9.2%、26.5%、34.5%。
(二)基礎設施投資支撐不足。一季度,全市基礎設施投資完成7.25億元,同比下降7.7%,增速較固定資產投資低12.9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主要行業降幅較大。一季度,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同比下降79.2%,拉低基礎設施投資43.3個百分點,其中隨著新建洪洞水質凈化廠項目的完工,該項目投資較去年同期減少3.11億元,拉低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72.4個百分點。二是重點項目貢獻減弱。一季度,億元以上基礎設施投資項目17個,同比下降26.1%;完成投資5.16億元,同比下降18.5%,占基礎設施投資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80.5%回落至71.1%。
(三)新入庫項目平均規模減小。今年以來,全市新入庫項目個數大幅增加,但規模普遍偏小。一季度,全市新入庫項目91個,同比增長68.5%;計劃總投資148.02億元,同比增長28.2%,但新入庫項目平均規模1.63億元/個,同比下降23.9%。其中,新入庫億元以上項目28個,占全部新入庫項目的比重為30.8%,平均規模4.52億元/個,同比下降11.7%;新入庫5億元以上項目8個,占新入庫項目的比重為8.8%,平均規模10.53億元/個,同比下降25.8%。新開工項目單體規模較小,建設周期短,后期投資增長的持續性支撐受限。
三、相關建議
(一)聚焦項目接續滾動,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
項目儲備是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支撐,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質量效益好的重大項目落戶。做好項目動態管理工作,加強項目的要素保障、服務指導、監督檢查,實現項目建設科學化、精細化、責任化管理,統籌推進項目建設期間投資入庫入統,利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和專項債券資金,支持項目建設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二)聚焦投資動力激發,推動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回升
切實加大新型基礎設施、交通、水利、城建、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民生、安全保障等領域的投資力度。加快構建高水平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優化營商環境,提高基建項目相關領域開放水平和競爭性,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持續吸引擴大參與主體,為企業公平競爭提供更多機會。保障企業的建設主體地位,發揮重點企業的標桿和示范帶動效應,充分激發其基建投入的內生動力和信心。加強市場運行監管,優化基建行業發展生態,推動實現有序有活力的治理新秩序。
(三)聚焦市場信心提振,促進房地產市場良性循環
適時靈活優化房地產政策措施,進一步優化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等,刺激需求釋放,穩定收入預期,提振購房者信心。優化土地供應,加快新建樓盤配套設施建設,以優質供給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企業加大促銷力度,從供需兩側共同發力,努力提振房地產市場信心,扭轉當前房地產市場回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