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場監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圍繞全市中心重點工作,夯實工作基礎、做精主責主業、服務高質量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我市獲評2023年度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示范縣,位列全國縣域知識產權競爭力第五,連續兩年獲評蘇州質量工作先進地區。我局成為市場監管總局個體工商戶信用監管數據質量提升試點、省局個體工商戶強制退出改革試點。
過去的一年,我們的工作主要有:
(一)豐富服務工具箱,助力高質量發展。以質量強市、知識產權強縣示范縣建設為核心,立足本職拓展服務供給,助力產業行業企業發展。創設服務品牌,立足經營主體全生命周期平臺,推出“市監常相伴”服務小程序,發布電商創業伙伴計劃,先后與莫城街道、常福街道、辛莊鎮等5個板塊簽訂“一地一策”協議,與“餓了么”簽訂“一業一策”協議,與奇瑞捷豹路虎等8家企業簽訂“一企一策”協議,護航規上企業合規發展。引入服務載體,年內,常熟紡織服裝知識產權快維中心、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常熟工作站、蘇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常熟分中心、審協江蘇中心專利特派員工作站、省藥監局審評核查常熟工作站、市生命健康產業創新服務中心等重大載體紛紛落地,打造服務紡織服裝、生命健康等重點產業專業服務載體。廣結服務成果,17家企業獲評2023年度蘇州市質量獎,獲獎數量居蘇州第一;5家企業產品獲“江蘇精品”認證,2家企業三個產品獲“蘇州制造”認證。參與制定國際標準5項,主導和參與制修訂103項國行標。全市新增發明專利授權數達到1638件,每十億地區生產總值發明專利擁有量超32件,推動企業創新要素加速集聚。
(二)積極應對新需求,解答惠民生難題。圍繞民生“七優”目標,著力保安全,促共享。推進實事項目,年內,丁壩市場、唐市市場完成改造,8家市場完成智慧升級。穩妥推進集貿市場恢復活禽交易,累計開放35個活禽交易點位。累計建成各類農村家宴中心80家,建成12家規范化試點。開發上線“名廚佳宴”小程序,數字化賦能群眾共治。激發消費信心,接處各類投訴、舉報44166件,著重妥善處置電商、首店、小微主體投訴、舉報,及時簽收率、按時處置率、及時回復率達到100%,消費者滿意率超過99%,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超300萬元。深入推進線下實體店無理由退貨工作,線下無理由退貨成員商家超12000家,發展“無憂數購”商家3000家。提升本質安全,檢查特種設備使用單位2243家,發現并整改隱患2914條。完成食品抽檢12018批次,不合格食品處置率100%。檢查藥械化經營使用單位3052家次。開展“灶管閥”等燃氣用品專項整治,檢查生產銷售單位285家,抽檢燃氣相關產品53批次。
(三)堅定扛穩法治旗,打造優秩序環境。全面貫徹落實依法行政精神,用好監管執法權力,打造良好市場環境。強化違法打擊,開展助企維權、涉企收費、直播電商等10項專項整治,執法質效在全省縣級市保持領先。其中涉企收費專項檢查中,違規收取水電氣費用案件累計立案30起,已清退金額974.84萬元,減輕經營主體經營負擔。堅持依法“減負”,統籌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發揮聯席會議領導機制,惠及381戶主體、減少重復檢查1548次。累計辦理“否決事項”30項,其中5件通過市政府督查室審核,固定機制1件,數量居全市各部門首位。全年查辦案件中適用輕微違法免罰255件,涉及免罰金額12425余萬元,彰顯“柔性執法”實效。促進公平競爭,構建統一大市場持續發力,出臺《常熟市公平競爭審查工作重大政策措施會審制度(試行)》《常熟市公平競爭審查舉報處理辦法(試行)》。將公平競爭審查環節嵌入全市OA發文系統模塊,針對各類發文做到應審盡審,該評必評。委托第三方機構對30件政策措施文件開展評估,并對問題文件予以規范處置。
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做好市場監管工作意義重大。市場監管系統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蘇州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以“敢作善為促發展,用心盡力保安全”為工作核心,開拓奮進、爭當一流,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撐、作出應有貢獻。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新突破。不折不扣完成既定目標,新增“江蘇精品”“蘇州制造”認證產品不少于4個,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不少于12項,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提升至23.3件。國務院督查激勵尋求突破,圍繞個體工商戶信用監管數據質量提升試點和省級層面的個體工商戶強制退出改革試點,推出助力個體工商戶高質量發展常熟經驗,以實際的項目成果爭取督查激勵。修訂《常熟市市長質量獎評定管理辦法》,調整評獎時間、頻次,完善參評前置條件,參評組織需先獲評蘇州市質量獎,優化獎項、獎金設置,并形成申報層次,推動我市企業在更高層次質量獎中斬獲成果。實施質量、知識產權獎補政策改革,突出培育與服務,夯實板塊工作基礎,壓縮獎補內容,圍繞企業質量發展和知識產權需求,提升服務供給,激發企業申報獎項的積極性和實際產出的運用率,促進可持續發展。
二是扎實提升服務發展水平。持續擴充“市監常相伴”服務品牌內涵,暢通經營主體與部門的線上溝通對接渠道,實現簡單問題線上直接回答,新鮮政策快速精準推送,疑難問題收集匯總等。豐富載體服務供給,發揮生命健康產業“一站一中心”作用,加快科創成果轉化和項目聚集,充分激發知識產權發展“一站兩中心”載體優勢,加速國際紡織服裝服飾品牌中心建設,培育更多企業總部和優勢品牌。參與建設電商創業綜合服務平臺,持續壯大電商平臺經濟。加大重點產業、企業的服務力度,在各分局設立各類載體的對應聯絡站,配強各分局相應兼職工作人員,實現需求和反饋的及時上傳下達,增強各類服務載體的實際運營效果,進一步強化質量標準、知識產權、合規經營領域服務,助力各板塊企業高質量、創新發展水平。
三是立足本職優化市場環境。充分運用信用監管工具,構建經營主體信用分級分類模型,統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與專項監管任務,全力壓降對經營主體的檢查頻次,寓服務于監管,利用綜合監管進企業的契機,全方位開展服務工作,查擺問題,解決困難;全力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強涉企政策評估,聚焦企業發展、醫藥、公用事業、日用消費品等重點領域,開展反不正競爭執法稽查。圍繞難點痛點凈化市場秩序,瞄準涉企收費、校園食品安全、食品非法添加、電商直播、涉老涉幼用品等領域,深入開展“鐵拳”“守護”“靂劍”等專項整治,集中查處一批違法案件,維護良好市場秩序。
四是著力夯實本質安全基礎。監管方面,提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專項監管的精準度,剛柔并濟,總體以規范指導為主,要持續做好“三品一特”監督執法工作,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抓牢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提升智慧監管的應用程度,著力推動安全監管的“兩個責任”落實,促進共治水平。執法方面,圍繞壓量提質總目標,強化投訴舉報處置工作的問題導向,及時開展專項檢查、專項執法,對于重點問題、影響惡劣問題,實施重點打擊,切實打擊市場亂象,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民生方面,繼續實施集貿市場升級改造工程,年內完成東張、新港等5家集貿市場升級改造。實施農村家宴食品安全提升工程,制定出臺《農村集體聚餐固定操辦場所(家宴中心)服務管理規范》團體標準,年內完成不少于40個家宴中心的規范化、標準化提升。實施老舊電梯安全評估工程,完成100臺老舊電梯的安全評估及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