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乍暖還寒,早晚溫差較大,各類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發生和傳播的可能性較高。常熟疾控提示廣大市民應謹防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流感、肺結核等常見傳染病。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
關注度★★★★★
疾病科普:諾如病毒是全球急性胃腸炎的散發病例和暴發疫情的主要致病原,可通過人傳人、經食物和經水傳播。該病毒具有環境抵抗力強、感染劑量低、感染后潛伏期短、排毒時間長、免疫保護時間短,傳播途徑多樣等特征。感染諾如病毒后,發病的癥狀以輕癥為主,最常見的表現是腹瀉和嘔吐,其次為惡心、腹痛、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酸痛等,成人中腹瀉更常見,而兒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現嘔吐的癥狀。同時,人群中也存在隱性感染者。目前,諾如病毒尚無特異的抗病毒藥物和疫苗,主要采用非特異性預防措施。
預防措施:
1.當出現腹瀉和嘔吐癥狀時應及時就醫,不要帶病上班、上課。
2.學習、工作及生活場所要多通風,每日通風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對患者嘔吐物、排泄物等大量污染物應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蓋,或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完全覆蓋,消毒至作用時間后,小心清除干凈;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紗布、抹布等)蘸取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劑,完全覆蓋,作用30分鐘以上,小心清除干凈。
3.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75%的酒精不能將諾如病毒殺滅,用速干免洗手消毒液或酒精濕巾擦手都不能預防諾如,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用流動的水和洗手液來洗手至少20秒。堅持勤洗手、勤剪指甲,進食前和如廁后,都要用肥皂和清水洗凈雙手。食品加工人員應該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避免裸手直接接觸即食食品。
4.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水果和蔬菜需徹底清洗。食物一定要煮熟煮透,尤其是生蠔等貝殼類海產品。不吃變質、不潔食物。
5.集體單位在發現疫情苗頭時應及時和轄區醫療衛生機構聯系,共同核實和盡快處置疫情。
6.中醫特色治療:重點在于運脾化濕,根據寒熱不同,分別采用溫化寒濕與清化濕熱之法:
中藥湯劑:常用方藥有:藿香正氣散、葛根芩連湯、參苓白術散、三仁湯加減等。其中經典方劑運用如下:藿香正氣散適應癥:寒濕內盛者,表現為泄瀉清稀,甚至如水樣,腹痛腸鳴,或見發熱、頭痛,肢體酸痛。舌苔白或白膩,脈濡緩。葛根芩連湯適應癥:濕熱傷中者,表現為泄瀉腹痛,瀉下急迫,糞色黃褐,氣味臭穢,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
中藥敷貼:可選用溫中理氣、和胃止痛、行氣化濕的中藥貼敷來止瀉,溫陽,健脾和胃。可選擇穴位:神闕、中脘、天樞、關元。
中藥香囊:選用具有芳香開竅、避穢解毒、醒脾開胃、化濁燥濕的中藥制成香囊。達到避穢防病、扶正固本的目的。
流行性感冒
關注度★★★★
疾病科普: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飛沫、人與人之間密切接觸或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傳播。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高熱、頭痛、四肢酸痛、乏力,可伴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癥狀,老人、兒童、孕產婦、有慢性基礎疾病人群感染流感后可能發展為重癥病例。
預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盡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用肥皂/洗手液及流動水洗手。
2.保持社交距離。避免近距離接觸流感樣癥狀患者,流感流行季節,盡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前往環境密閉、人群密集、通風不良場所、醫療機構等以及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時應正確佩戴口罩。
3.保持環境清潔和空氣流通。經常開窗通風,每天室內開窗通風2-3次,每次30分鐘。適時增減衣物,注意防寒保暖。
4.規范接種疫苗。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經濟、有效的手段。
5.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體育鍛煉,保障睡眠,合理飲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熱熟食品,保證足夠的營養,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
6.避免帶病上班上學。出現流感樣癥狀后,應避免帶病上班、上學,接觸家庭成員時戴口罩,減少疾病傳播。兒童、老年人、有基礎病、孕婦等人群出現癥狀需提高警惕,根據病情需要及時就醫治療。
7.中醫調護:春季風邪盛行,可多吃一些具有辛溫發散作用的食物,如蔥、姜、蒜、香菜等,幫助驅散風寒。同時,可以適量飲用金銀花茶、菊花茶等清熱解毒的飲品,幫助預防流感。穴位保健:可以按摩風池穴(位于頸部后方,枕骨下兩側凹陷處)和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處),每天按摩5-10分鐘,有助于緩解感冒癥狀,增強抵抗力。
肺結核
關注度★★★
疾病科普: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咳嗽、咳痰超過2周,出現咯血或痰里帶血絲是肺結核的主要癥狀。此外,胸悶、胸痛、午后低熱、夜間盜汗、全身無力、食欲減退或體重減輕等也是肺結核的常見癥狀。本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病原學陽性的肺結核患者為其重要的傳染源。隨著學生開學,要警惕學校聚集性疫情的發生。
預防措施:
1.居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不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
2.嚴格執行新生入學體檢和教職員工入職體檢。
3.充分利用學生晨午檢、因病缺勤和病因追蹤等工作,加強學校結核病主動監測,及時發現病例,防止蔓延擴散。認真做好密切接觸者的篩查、醫學觀察和隨訪工作。
4.如出現肺結核可疑癥狀或被診斷為肺結核后,要主動向學校或單位報告,不隱瞞病情、不帶病上課。一旦診斷為肺結核,應立即在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接受規范治療。學生肺結核患者應按相關要求接受休復學管理。
5.中醫認為,肺結核屬于“肺癆”范疇,多與肺陰虛有關。建議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如百合、銀耳、蓮子、雪梨等,幫助潤肺止咳。同時,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癥狀。穴位保健:可以按摩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和太淵穴(位于手腕橫紋橈側端),每天按摩5-10分鐘,有助于增強肺功能,緩解咳嗽癥狀。對于有肺結核病史或體質較弱的人群,可以在中醫師指導下服用一些滋陰潤肺的中藥,如沙參麥冬湯、百合固金湯等,幫助調理肺氣,增強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