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6月,我們將迎來梅雨季節。雨水增多、空氣濕度加大,在高溫悶熱環境下,各類細菌、病毒、蚊蟲等生長繁殖加快,引發和傳播各類傳染病和食源性疾病的風險升高,常熟疾控提醒市民群眾,需做好新冠病毒感染、手足口病、各類蟲媒傳染病以及食源性疾病的預防。
此外,高考、中考也將于6月進行,廣大考生應注意食品安全,并做好個人防護,預防各類傳染病,以最佳的狀態迎接考試,在此預祝各位金榜題名。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關注度★★★★★
疾病科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常見癥狀主要為發熱、咽干、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鼻塞、流涕、腹瀉、結膜炎等。老年人和免疫低下者感染后轉為重癥的風險相對較高。
預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盡量避免用手觸摸眼、鼻或口。
2.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增強身體免疫力,室內勤通風換氣。
3.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時,盡量避免參加集體活動,及時就醫,就醫過程中全程佩戴口罩。高危人群盡早遵醫囑進行抗病毒或免疫治療,可降低重癥風險。
4.飲食上可適當多吃清熱利濕的食物,如綠豆、赤小豆、荷葉等,可煮成粥或湯飲用,有助于清除體內濕熱之邪。也可以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梨、百合、銀耳等,可緩解燥熱對肺津的損傷,對預防新冠引發的呼吸道癥狀有一定幫助。
手足口病
關注度★★★★
疾病科普: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好發年齡為5歲及以下嬰幼兒。每年4-6月份為春夏季高發季節。手足口病潛伏期為2-10天,平均3-5天。通常病情較輕,呈自限性,預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復。多數患兒以發熱,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為主要臨床表現,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癥狀。病例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在發病后一周內傳染性較強。
預防措施: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
2.避免接觸患病兒童,避免與患病兒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3.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對孩子日常接觸頻繁的物品表面、玩具等進行定期清潔和消毒。
4.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5.鼓勵兒童在12月齡前全程接種EV71疫苗。
6.結合節氣特征濕邪易犯脾,中醫主張健脾祛濕、清熱化濁,飲食宜食綠豆、薏米、冬瓜等利濕之品,忌辛辣肥甘。可居家按摩足三里,三陰交健脾祛濕,注意通風除潮,兒童勤洗手、潔玩具,避人群密集處,以護脾胃正氣,防濕熱邪毒內侵。
蟲媒傳染病
關注度★★★
疾病科普:蟲媒傳染病屬于媒介生物傳染病,它是以蚊、蚤、蜱等節肢動物(俗稱蟲子)為主要傳播媒介的疾病,有很強的破壞性和傳染性。夏秋季節是蟲媒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常見的蟲媒傳染病有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鼠疫、登革熱、恙蟲病、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萊姆病、森林腦炎等。蚊、蚤、蜱等媒介生物主要通過叮咬吸血,使病原體由血液進入人體并大量繁殖,侵害各器官、組織,導致發病。這個感染、傳播的過程不斷發生,范圍不斷擴大,造成蟲媒傳染病暴發和流行。
預防措施:
1.戶外活動時盡量穿淺色長袖衣褲,最大限度地減少皮膚的暴露面積。戶外活動時,宜使用蚊蟲驅避劑,每隔數小時需重復噴涂。盡量避免或縮短在草地上坐臥以及密林中停留的時間。每天外出回來,先檢查全身,確保無蜱蟲等蟲類吸附于體表。
2.定期清理家中花瓶、托盤等積水容器;室內可使用蚊帳、紗窗或蚊香;做好殺滅蚊、蠅、鼠和螨的工作。
3.定時給戶外活動的寵物做體內外驅蟲,防止蜱蟲或跳蚤等寄生。
4.外出旅行前應根據當地傳染病的流行特點查詢相關注意事項,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當目的地存在某種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如非必要,應終止旅行。
5.外出旅游返回后2周內如出現發熱等異常癥狀,應立即就醫并告知旅行史、蚊蟲叮咬史等。
6.蟲媒易在濕熱穢濁的環境中滋生繁殖,可利用具有芳香辟穢作用的中藥來改善環境,清新空氣,減少蟲媒及其傳播疾病的機會。如使用中藥香囊:選用艾葉、藿香、佩蘭、丁香、薄荷等具有芳香氣味的中藥,磨成粉末裝入香囊隨身
食源性疾病
關注度★★★
疾病科普: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的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5-10月為我國食物中毒高發月份,我國內地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為多見,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時有發生。食物中毒通常進餐后短時間內急性發病,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進入梅雨季后,容易發生細菌性食源性疾病。
預防措施:
1.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盡量吃熟食,生吃蔬果要洗凈,不喝生水。
2.生熟食物要分開,加工食物的廚具、容器也應生熟分開。
3.食物要徹底煮熟燒透,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再次食用前要徹底加熱。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物,室溫下熟食存放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不能及時吃的食物要冷藏或冷凍存放,烹調好的食物在食用前要保持在60℃以上。
4.外出就餐應選擇正規、衛生條件好的餐廳。保持良好的就餐方式,盡量采用分餐制,提倡使用公筷、公勺。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5.食源性疾病可配合使用推拿按摩治療,如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揉肚臍周圍區域,每次約5-10分鐘。也可以選擇特定穴位如天樞穴進行按摩,通過刺激經絡和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胃腸道蠕動,有助于排出體內的毒素。適用于食物中毒后出現的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尤其適合于輕度中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