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會保障》雜志刊發《江蘇常熟:“三位一體”守護新業態勞動者》一文,關注常熟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全文如下
江蘇常熟:“三位一體”守護新業態勞動者
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全國職工有4.02億人左右,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有8400萬人,占職工總數的21%。當前,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已成為職工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卻因雇傭關系靈活化、工作內容碎片化、工作方式彈性化等特點,給從業者的權益保障造成困難。為保障遭受職業傷害的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分散平臺企業經營風險,江蘇省自2022年7月推行《江蘇省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實施辦法》(以下稱實施辦法),以“政府主導+商業保險機構經辦”的模式運行,將7家平臺企業納入試點范圍。常熟市在試點運行期間,注重因地制宜創新發展,進一步擴大保障覆蓋范圍、提高統籌層次、優化公共服務水平,全力構建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安全保障體系。
廣覆蓋,織密新業態職業安全防護網
近年來,常熟市全面推動工傷保險參保擴面,貫徹落實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多重勞動關系勞動者、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人員繼續就業期間和實習生實習期間參加工傷保險政策,實現制度全覆蓋向實際全覆蓋的轉變。
早在2022年3月,常熟市率先在全省探索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權益保障工作,創新推出《常熟市新業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險辦法(試行)》,邀請具有相關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建立共保體,共同承接相關工作。在常熟市登記參保的新業態等靈活就業人員或其他符合條件的人員,都可以前往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常熟支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常熟中心支公司、東吳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常熟中心支公司4家承保商業保險機構的線下營業網點投保或通過線上渠道自助投保。
2022年7月,常熟市人社部門積極響應江蘇省制定的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實施辦法,將曹操出行、美團、餓了么、達達、閃送、貨拉拉、快狗打車7家平臺企業,以及通過上述平臺企業注冊并接單,在江蘇省行政區域內以平臺企業名義提供出行、外賣、即時配送和同城貨運等勞動并獲得報酬或者收入的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全部納入職業傷害保障范圍。平臺企業按日將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單量、接單人員等信息歸集至信息平臺,以實名制形式為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在接單地參加職業傷害保障。試行期間,出行、外賣、即時配送和同城貨運平臺企業按每單0.04元、0.06元、0.04元、0.02元進行繳費,參保后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即可享受與企業職工同等的待遇保障。
2023年5月,常熟市結合本地實際對《常熟市新業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險辦法(試行)》進行調整,明確常熟市從事出行、外賣、即時配送、同城貨運、互聯網營銷和家政等新業態靈活就業人員或其他符合條件的人員(年齡不超過65周歲)均可參加職業傷害保險。
至此,常熟市形成了工傷保險、省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實施辦法和常熟市職業傷害保險辦法“三位一體”的多重保障體系。
2022年7月,為北京三快在線科技有限公司(美團旗下)工作的陸某駕駛電動兩輪摩托車在送單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死亡。常熟市人社局接到職業傷害申請后,第一時間進行事實核查,確認其符合《江蘇省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
保障試點實施辦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且交通事故責任劃分不影響職業傷害的確認,應確認為職業傷害。最終,職業傷害保障資金賠付職業傷害喪葬補助金、一次性職業傷害死亡補助金共計98.27萬元。
同年11月,平時以打零工謀生的宋某,在一次出工過程中,不慎從高處墜落,當時短暫意識喪失,送醫院診斷為腦震蕩、頭皮挫裂傷和全身多處軟組織損傷。所幸11月初,宋某繳納360元參加了常熟市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險。投保公司接案后,經過現場調查,開辟綠色通道快速收集理賠材料。最終,宋某共花費醫療費1.04萬元,獲賠6605.61元。
強共濟,科學合理調節保障線
“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的試點探索為我市8.75萬名靈活就業人員提供了保障,與工傷保險形成良性互補,對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常熟市人社局副局長、黨組成員楊晨表示。
實施辦法規定,職業傷害保障費根據以支定收、收支平衡原則,科學合理確定標準,省級經辦機構根據職業傷害保障費使用、職業傷害發生率等情況,可在平臺企業繳費基準額的基礎上適當浮動,以確定省內不同平臺企業的繳費標準。職業傷害保障待遇包含醫療待遇、傷殘待遇和死亡待遇,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因職業傷害發生的下列費用,在工傷保險基金中的“職業傷害保障支出”項目中列支,包括:醫療費用、康復費用、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所需費用、生活護理費、一次性職業傷害死亡補助金、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以及一次性津貼等。其中五級、六級傷殘人員的一次性津貼,以上年度統籌地區職工月平均工資為標準計發,計發月數對應為30個月和25個月。職業傷害該保障待遇的計發標準涉及本人工資和上年度統籌地區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以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受到職業傷害時的上一年度全省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為標準計發。
常熟市嚴格遵循社會保險共濟性原則,充分統籌行業間、企業間、區域間的保險基金,致力于提高職業傷害保障的共濟能力和保障水準,確保受保障人群的生活護理費、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喪葬補助金等工傷保險待遇穩步提高,有助于推進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工傷保險制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截至2023年12月,常熟市累計確認職業傷害案件276人次,“職業傷害保障支出”費用為620.27萬元。
此外,調整后的《常熟市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險(試行)》在繳費模式和待遇標準方面也迎來升級,保費從均一的每人每年360元完善為科學設置兩個繳費檔位:一檔保費年繳費標準180元/人,最高可理賠到每人每年20萬元的意外身故責任或意外傷殘責任,還能享受每人每年最高1萬元的意外醫療費用和每人每年最高2700元的意外住院津貼;二檔保費年繳費標準360元/人,最高可理賠到每人每年40萬元的意外身故責任或意外傷殘責任,相應的意外醫療費用封頂線和意外住院津貼標準均翻了一番。截至2023年12月,常熟市共有3187名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參保,新業態領域的工傷權益保障網正逐步擴大。
精管理,一站式服務提升質效
“工傷預防,幸福萬家”“生命重于泰山,工傷重在預防”“司機師傅,直接登錄‘江蘇智慧人社’手機應用程序就可以辦理社保登記,既能保障個人權益,又能享受社保待遇”……這是在“虞路護新,參保無憂”社會保障宣傳月活動中,常熟市人社局講師團成員向全市20多家重點貨運企業和2家網約車企業的出資人開展的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參保政策宣講。
近年來,常熟市精準對接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需求,不斷圍繞優質化、均等化提升社保服務水平,以“海棠新業·菁社暖‘新’”黨建項目為引領,開展“社保虞你”云課堂政策宣講,聯合金融機構開展參保享好禮等活動,全方位給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提供政策指引、參保服務。
同時,為推動職業傷害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常熟市聚焦“群眾眼中一件事”,主動前置服務窗口,優化再造服務流程,共建共享數據信息,實現職業傷害保障“打包辦”,推動職業傷害保障一站式服務,構建一次性受理、部門聯動辦理、結果內部反饋的服務新模式,推進跨部門數據信息共建共享,壓減聯辦事項的整體辦結時限,實行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限時辦結,即在職業傷害確認申請時一次性提交確認、勞動能力鑒定、待遇支付3個環節所有的材料,在此之后所需材料實行內部流轉、存檔,且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申請職業傷害勞動能力鑒定時需填寫的申請表,由經辦人員代填,并做好溝通交流服務。依托江蘇省人社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按照業務協同和數據協同的要求,各部門聯辦事項無縫對接,探索為平臺企業和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提供全流程的透明查詢服務。
“2023年9月,我們平臺有位騎手在送餐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導致腰部受傷。經詢問常熟市人社局,按照工作人員給的清單,當天一次性上傳了所有材料,真的太方便了!”常熟市美團企業的人事經辦人員開心地說。常熟市人社局根據企業上傳的資料,立即啟動部門聯動辦理機制。各部門按照內部反饋機制,7個工作日即完成職業傷害確認,在規定時限內完成后續的傷殘鑒定和待遇支付。大大簡化的辦事流程中,平臺無需多次往返于各部門之間,騎手亦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全面的工傷權益保障。
此外,常熟市注重發揮“400服務熱線”的渠道作用,做好接案通知、交接核查、回訪進度、結案反饋的全流程工作,并建立追蹤臺賬,提升職業傷害保障前、中、后端的整體協同性,讓每一名勞動者都能在職業生涯的全過程獲得最基本的職業傷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