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穗期是赤霉病、蚜蟲、白粉病等多種病蟲集中發生危害的重要時期,也是抓好小麥穗期病蟲總體防治的關鍵階段。今年小麥生育進程復雜,天氣多變,對病蟲的發生有利。為此,各地要認真做好宣傳發動工作,抓住適期,主動出擊,全面打好小麥穗期病蟲防治總體戰,確保有效控制小麥穗期病蟲發生為害。
一、病蟲趨勢
1、赤霉病 根據當前小麥生育進程、田間菌源、品種抗性、天氣趨勢綜合分析,預計小麥赤霉病偏重發生,主要依據:一是小麥抽穗期復雜。據作栽條線苗情分析,今年早小麥始穗期約為4月6-10日,齊穗始花期為4月10-13日。大面積小麥始穗期約為4月15-19日,齊穗始花期為4月19-23日。去年秋播時間偏遲,播期差異大,播后氣候干旱,田塊間小麥生育進程差異較大,導致易感病期顯著拉長,赤霉病菌侵染幾率顯著加大。二是田間菌源變化大。開春以來,田間濕度偏低,不利于稻樁子囊殼的形成,據站點3月25日調查,平均叢帶菌率8.26%(支帶菌率0.92%),略低于常年同期13.52%。隨著下階段降雨的增多以及氣溫的回升,田間稻樁子囊殼帶菌率將進一步上升。三是穗期天氣情況不確定。據氣象部門預報,今年4月份降水情況復雜及氣溫偏高,將有利于赤霉病的發生。四是大面積種植小麥品種抗性表現不強。今年全市種植的小麥品種鎮麥18、揚麥29、鎮麥12為主,豐產性好,但對赤霉病的抗性不強,抽穗揚花階段遇上連續陰雨天氣,赤霉病容易流行。
2、蚜蟲 目前小麥田間蚜量低于常年,測報點3月25日調查,平均有蚜株率7.28%,百株蚜量17.78頭,(常年同期平均12.96%、百株蚜量85.89頭)。隨著后期氣溫快速上升,麥蚜繁殖將加速,加上外圍蟲源不斷補充遷入,預計小麥穗期蚜蟲為偏重發生。
3、白粉病 今年小麥白粉病始病遲于常年。至3月25日系統調查,田間未查見病株。預計小麥白粉病為中等偏輕發生。
二、防治意見
1、防治對策:立足預防,主動出擊,抓住適期,二次防治。主攻小麥赤霉病,兼治蚜蟲、白粉病。
2、防治要求:所有小麥,在齊穗始花期(揚花10%左右),全面用好第一次藥,隔5-7天再全面施用第二次藥。
3、防治方法:第一次每畝用200克/升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60毫升(或480克/升丙硫菌唑懸浮劑25毫升)+350克/升吡蟲啉懸浮劑10克,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兌水30-40公斤噴霧,高效植保無人機畝用水量不低于3公斤。第二次每畝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40毫升(或35%戊唑·福美雙懸浮劑100克)+350克/升吡蟲啉懸浮劑10克兌水噴霧。粘蟲發生田塊可加30%茚蟲威水分散粒劑8克,白粉病重發田塊可加43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25毫升。
4、注意事項:①堅持分類指導,抓好齊穗始花防治適期,見花打藥,做到齊穗始花一塊,防治一塊。②揚花期遇雨,要提前到雨前用藥;藥后6小時內降雨,應及時補治。③藥劑要交替輪換,科學使用,用足藥量水量,確保防效。④為增粒重、防早衰,應進行肥藥混噴。⑤慎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刺激毒素產生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⑥做好植保無人機相關安全措施,同時要避免植保無人機漏防漏治,做好障礙物周圍補治。⑦注意做好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