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是河蟹大眼幼體入塘的關鍵階段,科學系統的準備工作是保障幼體高成活率及健康生長的核心。前期養殖戶已完成池塘清淤消毒及種植水花生等基礎性工作,當前需圍繞水質調控、餌料供給、病害防控等環節精準施策,確保幼體入塘后快速適應環境,為后續養殖奠定堅實基礎。
一、水質精準調控
養殖戶近期應逐漸引進外源水體,并對水體中核心指標(如pH、溶氧、氨氮、亞硝酸鹽)進行精準管理,其中pH值應穩定在7.5-8.5,若偏高時潑灑乳酸菌,偏低時用生石灰調節;溶氧應高于5mg/L,增氧機在大眼幼體入塘前48小時內開啟,入塘前4小時內全池潑灑增氧劑,防治大眼幼體入塘過程中缺氧;氨氮<0.2mg/L,亞硝酸鹽<0.1mg/L若超標時應及時潑灑硫代硫酸鈉+維C解毒。
二、餌料供給
大眼幼體入塘前一周開始培育小球藻或硅藻,引入氨基酸肥料,為幼體提供天然開口餌料;幼體入塘后24小時內投喂豆漿等營養物質,保證大眼幼體適應池塘新環境;入塘后定期拌喂益生菌或免疫多糖,增強幼體抗逆性。
三、病害防控
養殖戶放苗前3天全池潑灑過硫酸氫鉀復合鹽或碘制劑,殺滅潛在病原;大眼幼體入塘前浸泡聚維酮碘溶液或高錳酸鉀溶液,預防體表感染。定期潑灑芽孢桿菌+光合菌,有助于分解殘餌糞便,抑制有害菌繁殖,并且每周補充EM菌,維持水體菌藻平衡。由于扣蟹池投喂量大,應24小時開啟增氧機,防止殘餌腐壞影響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