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常熟市教育局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做好信息公開工作,通過中國常熟門戶網站、教育局官方微信、召開新聞發布會等途徑主動公開信息,及時回應、解讀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認真答復處理群眾在“部門信箱”、“在線咨詢”等欄目提出的意見、問題,確保政府信息公開各項工作符合政務公開規定。
一、教育信息主動公開情況
2017年初至2017年12月底,在中國常熟門戶網站主動公開教育部門信息總計77條,發布部門動態總計214條,其中公示、便民公告發布19條。
為做好主動公開信息工作,方便公眾了解信息,在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形式上采用了中國常熟政府網站和教育局子欄目公開、設立公共查閱專欄、資料發放點等,并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制度化建設,堅持統一受理、統一辦理、規范服務的工作流程,為公眾了解信息提供便利。
二、在線咨詢情況
2017年初至2017年12月底,共辦理蘇州寒山聞鐘論壇、常熟市12345便民熱線、政府網站咨詢和投訴計1313件。
三、訴訟和依申請公開情況
2017年度未發生行政訴訟案件;發生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1件,已按期答復。
四、落實依法行政職能,推進教育行政執法進程。
健全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認真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遵循依法有序、科學規范、便捷高效的原則,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簡稱三項制度),確保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保障和監督局機關依法有效履行職責,優化全市教育發展環境。
貫徹落實“雙隨機、一公開”工作要求,切實規范依法治教行為,優化教育發展環境。把非學歷教育機構的辦學常規檢查、民辦學校招生簡章和廣告報備檢查、對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督導和評估3項行政權力列入教育局“雙隨機、一公開”事項范圍。按照全面覆蓋、動態管理的原則建立行政監管對象名錄庫,將公辦教育機構,民辦學校、幼兒園、托兒所、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全部納入隨機抽查的行政執法對象范圍。抽查工作做到全面公開、全程留痕,實現責任可追溯。
五、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提高政府辦事效率。
根據常政辦發〔2017〕124號關于印發《關于在常熟市加快推進“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對14項行政權力(18項工作業務)作了梳理,除民辦學校的設立審批業務,因受理時要驗看原件資料外,審批過程中必須要組織評估專家到申辦者的現場查勘,無法實現不見面或見一次面審批。其余業務均列入“不見面審批(服務)”,按照市政務辦的“一張網”工作要求,盡力做好江蘇政務網上辦理工作,方便申辦者網上提交資料、辦理,為申辦者提高辦事效率。
六、堅持教育惠民,凸顯政務公開作用
堅持全面公開,做好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新生招錄等工作。在中國常熟門戶網站、常熟日報、常熟電臺、電視臺、教育局官方微信、微博、各學校網站及校務公開欄等媒介,全面公開2017年秋季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招生意見,尤其重視為廣大市民解讀學區招生、指標生分配、外來工子女以房入學/積分入學等熱點問題。通過“新聞發布廳”平臺,以問答形式有針對性解讀百姓普遍關注的新生入學就讀問題。公布了教育局招生咨詢熱線,并將各校招生咨詢接待表公布于常熟政府網教育專欄顯著位置,確保工作時間有專人負責解答百姓咨詢。引導廣大學子、家長樹立“就近入學”“零擇校”理念,針對性地向小學六年級畢業生發放了告家長書,印刷了高級中等學校招生指南,發放到全市每一位初三學生手中,確保學生能有目的地選擇相應學校就讀。
以陽光招生保障教育公平。一是繼續嚴格實施“零擇校”政策和新市民子女積分入學政策,沒有任何彈性。二是提前開展城鄉學校2017年入學新生人數摸底預測,做好內部挖潛、資源擴容工作,包括就近分流方案。全市幼兒園、小學、初中三個學段共擴容30個班,對城區部分生源不均衡學校、幼兒園實施就近合理分流。三是有序推進新市民積分入學。提前公布開放學校和服務區域,積分管理入學申請時間增加20天;全市138所公辦學校中共開放128所,開放比例達92.8%,共為新市民子女提供公辦學位1萬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