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及時優化調整政府政務信息公開工作,常熟市農業農村局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等戰略目標,不斷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一、總體情況
(一)主動公開意識進一步加強
按照“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持續健全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機制,將政務公開意識不斷融入日常業務工作中。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建立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的工作機制,明確由行政法規科會同黨政辦公室負責推進、指導、協調政務信息公開工作。由行政法規科負責江蘇省政務服務平臺的管理工作,由黨政辦公室負責各類政務信息的登記、審核、發布、存檔等工作,各科室、各單位根據政務公開工作目錄主動報送有關信息,確保公開信息的準確性、權威性、完整性和時效性。
二是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利用好各類媒體宣傳平臺,切實做好“三農”政策信息公開發布、解讀、群眾反饋等工作。全年,局領導班子與市融媒體中心《政風行風熱線》《午間風》等節目直播4次。11月,舉辦了農業農村系統信息員《網絡安全與信息宣傳實務》培訓,明確政務信息公開范圍、強調信息公開及時性,同時強化信息公開涉密管理,做到應公開的及時公開,并妥善處理公開與保密的關系。
(二)依申請公開進一步明確
認真貫徹落實《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規范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辦理程序的意見》和《江蘇省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辦理答復規范》等文件要求,按照《常熟市農業農村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內部職責分工,明確各科室業務流程和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范圍,嚴格規范依申請公開辦理工作。
2020年未沒有收到依申請公開信息的申請,未發生涉及信息公開的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行為。
(三)政府信息管理進一步規范
2020年,市農業農村局積極推進信息管理工作規范化、標準化建設,依托省政務服務“一張網”平臺,新修訂政務服務規范化實施清單101項,公共服務事項26項,全力做好與省平臺的對接,保證運行順暢,方便企業、群眾享受“不見面審批”便利,提升“放管服”改革成效。
厘清了局行政權力事項清單,現階段市農業農村局共有行政權力事項456項,其中行政許可事項59項,行政處罰事項296項,行政強制事項33項,行政確認等其他事項42項,公共服務事項26項,均通過政務服務網主動公開,方便群眾查閱。
規范政務信息公開平臺,統一將各類政務信息發布到“中國常熟”政府網站,涵蓋行政機關管理社會、服務公眾的依據和結果,做到了權威準確、內容全面、便于獲取利用。
(四)信息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
一是用好各級政府網站。健全信息采集、審核、發布、更新機制,保證發布信息的準確、及時、全面、高效。2020年,農業農村局在“常熟市人民政府”網站共發布各類信息496條,其中政務公開信息285條,當前農事等行業指導、安全預警信息77條,公示信息134條。按照“雙公示”要求,除檢驗檢疫類外,所有辦結的處罰及許可案件均在規定時間內通過“中國常熟”、“江蘇省市場監管信息平臺”、“互聯網+監管信息”平臺予以公示,全年公示行政處罰信息235條、行政許可信息2185條。
二是用好政務新媒體平臺。按照市府辦《關于進一步做好常熟政務新媒體工作的通知要求》,清理局系統下屬單位公眾號1個,僅保留“常熟三農”微信公眾號1個、微博賬戶1個,統一發布各類“三農”服務信息。全年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發布信息189條,微博平臺發布信息472條,提升了服務群眾的針對性,保障廣大農民百姓及時了解各類農業農村政策信息、業務動態等。
(五)監督保障措施進一步強化
信息公開與發布工作列入局系統各單位年度績效考核,持續優化考評體系,合理設定信息評分占比,引導各單位提高信息報送質量,增加向蘇州、省級等上級平臺報送數量,擴大信息公開覆蓋度和影響力。對各單位上報的信息加入敏感詞審查機制,嚴格審查表述不當、錯別字、專有詞匯錯誤以及可能出現的意識形態錯誤等問題,出現上述錯誤的信息堅決不予錄用。按照市府辦對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常態化監測通報結果,嚴格做好通報問題的整改落實工作,保證發布的信息準確無誤,防止群眾出現誤解。
(六)其他主動公開事項進一步覆蓋
1.推進預決算信息公開,將公開透明貫穿預算管理全過程。根據新《預算法實施條例》以及《常熟市預決算信息公開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按照“統一公開口徑、統一公開格式、統一公開時限”的要求及時將預決算信息、政府采購信息、預算績效信息等內容在江蘇省財政廳預決算統一公開平臺向社會公開,密切跟蹤公開進展,及時掌握公開后的社會反響。一是完成了局2020年部門預算公開,主要公開內容包括部門概況、部門預算表、部門預算情況說明等。二是完成了2019年度部門決算公開,主要公開內容包括部門概況、部門決算表、政府采購支出表,部門決算情況說明等。三是完成了部門資產信息公開。四是完成了8個2019年度市級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結果公開。
2.做好涉農大學生培養和職業農民培育工作。2020年8月底我市修改完善《常熟市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放寬戶籍限制、優化申請流程、簡化申請材料,2020年新增認定新型職業農民236名在“常熟市人民政府”網站予以公示,并對2016-2019年度認定的符合條件的59名新型職業農民進行社保補貼發放。完成蘇州市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訓456人,省級高素質農民培訓1805人。根據《市政府辦公室印發<常熟市涉農大學生培養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2020年實際錄取定向培養涉農大學(大專)生79名:揚州大學本科生15名,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高中起點大專生19名、初中起點大專生45名。
3.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作公示。擁有省、市、縣各級農業龍頭企業80家,其中省級10家、蘇州市級24家,常熟市級46家。創建蘇州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3家,累計各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4家。新增各級示范農民合作社31家,其中新增省級示范社1家,新增常熟市級示范社30家,全市累計達到52家。新增各級示范家庭農場24家,其中省級1家、蘇州市級8家、常熟市級15家,累計達到47家。完成5個蘇州市“共享農莊(鄉村民宿)”創建任務,成功創建2家省級主題創意農園。海虞鎮成功申報2020年農業農村部產業強鎮建設項目,是蘇州唯一入圍鄉鎮。以上工作流程、評定結果等信息都已通過“常熟市人民政府”或“常熟三農”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對外公開展示。
4.做好“千村美居”工程信息公開。今年,常熟市率先通過全省第一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驗收銷號。“千村美居”工程入庫村(組)925個(累計1649個),已驗收通過861個(累計1231個),完成投資14.96億元(累計21.35億元)。新增蘇州市康居特色村1個,累計達到4個。新增三星級康居鄉村289個,累計獲《蘇州市三星級康居鄉村》正式命名的鄉村達856個。以上內容均通過工作信息、公示、文件等形式發布于“常熟市人民政府”官網、“常熟三農”微信公眾號等平臺。
5.加強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在“常熟市人民政府”網站設立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專欄,按規定定期公開省級與本級本年度農機購置補貼相關政策,同時在專欄中公開農機購置補貼相關信息,召開農機化工作會議,集中培訓,解讀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等。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共發放農機購置補貼資金522.164萬元,全部上網公示。
6.加強質量安全品牌創建和農產品抽檢信息公開。加強認證指導,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加強誠信體系建設,打造優質農業品牌。2020年,王莊西瓜、董浜筒管玉絲瓜、董浜黃金小玉米獲得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申報受理在“常熟市人民政府”官網及時公開;我市農業領域9家單位獲評“2019年度常熟市食品安全誠信示范單位”,獲評結果均予以公示;2020年度食用農產品抽樣檢測信息在“常熟市人民政府”網站上予以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7.做好高標準農田(池塘)建設工作公示。加強高標準農田(池塘)建設指導,推進項目建設。2020年,全市共立項高標準農田(池塘)4.5萬畝,計劃總投資26595萬元,其中爭取省級以上高標準農田項目2.1萬畝,爭取省以上財政資金3876萬元。目前,項目已完成設計、招投標等工作,招投標等相關信息已在“蘇州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網站上予以公示,接收群眾監督。2019年常熟市古里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含生態試點型)獲部、省領導多次調研肯定,相關報道已在常熟三農微信公眾號上推出。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三、收到和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情況
四、被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下一步工作計劃
2020年,農業農村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對標對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與上級領導要求和公眾期待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負責信息公開業務工作的兩個科室間交流溝通需要進一步提高。二是信息報送和發布質量需要進一步提升。三是信息公開規范化和標準化程度還有待提高。
下一步,市農業農村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貫徹落實《條例》相關規定,將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強業務科室間的調度。由局領導牽頭,協調推進兩個業務科室間的溝通交流,明確業務分工、具體責任、工作流程與標準等內容,使業務推進更加順暢。二是開展信息員業務知識培訓。邀請政府信息公開與宣傳方面的專家,對局屬各科室和各事業站所信息員進行培訓,包括信息的撰寫、圖片選取、敏感字篩查、固定表述使用等方面,確保報送的信息質量。三是推進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嚴格按照《條例》規定,對辦理的行政事項進一步公開辦事程序、辦事標準、辦事結果,不斷增強工作透明度;進一步完善編制政務公開事項標準目錄,全力提升農業農村局政務公開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水平。
常熟市農業農村局
2021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