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常熟市全民應急急救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常政辦發〔2022〕29號
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常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虞山高新區(籌)、服裝城管委會,市各委辦局、直屬單位(公司):
經研究,現將《常熟市全民應急急救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常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3月18日
(此件公開發布)
常熟市全民應急急救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
為全面推動我市院前急救事業發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城市運行安全,根據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江蘇2030”規劃綱要》和《健康常熟2030規劃綱要》的指示精神,提升我市公共服務水平,健全醫療急救服務體系,提高救治效率,為我市與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健康中國的樣本城市提供有力的應急急救保障,特制定本工程實施方案。
一、發展目標
(一)建成布局合理、硬件配置完善的公共急救網絡;建立一支與中型城市運行保障相適應、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力量為主的公共除顫急救隊伍;形成科學化、規范化的公共除顫院前急救管理和服務模式,全面提升院前急救體系對群眾生命安全和城市公共安全的服務能級和保障能力。
(二)至2022年年底,AED布點我市市區主要大型公共場所,部分重點區域達到急救“黃金4分鐘”內可及的網格化公共除顫計劃布局,公眾急救普及率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三)2022年建立起一支包含公安、教師、城管以及事業單位骨干人員為主體的社會急救志愿者網絡體系(初期培訓目標為2000人),以后每年培訓2000人,到2025年實現公共場所急救志愿者全覆蓋。
二、目標人群
目前我市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心臟驟停等突發事件在該類人群中發生的概率逐年上升,同時年輕人猝死有相當大的比例為心臟原因,以上高風險人群為該項目實施的目標人群和直接受益者。
三、項目內容與方法
(一)開展衛生應急知識宣傳普及。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工作對接和溝通,協同推進全民應急急救能力建設,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網絡、手機等傳統和新興媒體優勢,通過公益廣告、微電影、專題片、宣傳專欄、手機短信、微信等形式廣泛宣傳。利用健康教育場館、應急科普知識宣教基地、文化站、文化廣場、活動室等場館設施,通過衛生大講堂、專家講座等形式,大力宣傳全民應急急救能力提升工程的目的意義和相關舉措。
(二)組織衛生應急救護技能培訓。
1.加強應急救護師資力量培訓。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建立完善應急救護師資培訓長效機制,積極開展針對各類應急管理從業人員的知識與技能培訓,使之成為部門和行業的衛生應急救護骨干力量,為應急急救知識宣教普及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2.推進急救志愿者隊伍培訓。醫療急救中心要會同紅十字會等相關部門,積極推進以公安、教師、城管、急救志愿者以及事業單位骨干人員為主體的社會急救志愿者網絡體系,力爭2025年實現公共場所急救志愿者全覆蓋。采取培訓與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將CPR(心肺復蘇)技能和AED(自動體外除顫器)等操作使用作為必學必考課程,確保急救志愿者隊伍質量。
3.普及公眾應急急救能力培訓。各相關部門要結合行業特點和實際,強化面向公眾的應急急救知識宣傳和急救技能培訓,以結對子、抓共建等形式建立工作長效機制,全面提升全民應急急救專業知識儲備。
(三)開展公眾應急急救群眾演練。依托志愿者建立各類救援隊伍,強化培訓演練,提高救援的專業化水平。因地制宜組織鎮(街道)、村(社區)等開展群眾性應急演練,完善應急急救預案,提升公眾應急急救實戰能力。
(四)總結完善全民應急急救制度。進一步積累AED項目的實施和管理經驗,并形成規范化、可復制的AED項目實施和管理的制度文件。
四、數據收集與管理
通過公眾填寫《常熟市應急救護相關內容調查問卷》等形式進行數據收集,根據實際情況,定期分析應急急救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和培訓機制。
五、項目培訓
(一)培訓對象
1.包括基層醫務人員在內的全體醫務人員。
2.公安、教師、城管、安保、急救志愿者以及事業單位骨干人員等群體。
3.具有急救知識基礎的其他社會人員。
(二)培訓內容和方式
1.培訓內容
①急救志愿者培訓:以包括基層醫務人員在內的全體醫務人員為主參加專業的BLS(基礎生命支持)課程以上的培訓,提升基層應急急救的能力;具有急救知識基礎的社會人員參加HS(拯救心臟)課程的培訓,提高應急急救技能的標準化率,提升急救志愿者應急救援的實際效果。
②全民急救知識培訓。
2.培訓方式
培訓方式采用集中授課、多媒體教學現場演示和現場操作相結合。
六、項目督導與評估
(一)督導
1.督導目的
對現場工作給予技術指導和實施質量控制,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收集全市項目工作開展情況,掌握執行進度。
2.督導方式
由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組建專家督導組,對項目工程進行現場督導、文本審核、電話督辦、工作進展情況匯報。
3.督導內容
全民應急急救能力提升工程總體組織管理情況、培訓情況、AED布置情況、衛生應急知識宣傳普及情況、應急救護相關內容調查實施情況等。
(二)評估
1.評估目的
根據項目目標和方案,系統地考察項目的執行過程、項目活動的開展狀況、項目活動與項目設計尤其是目標的一致性程度進行評估。
2.評估方法
評估采用定量和定性評估相結合的方式。定量評估采用信息平臺數據上報、數據統計等形式開展;定性評估采用查看資料、小組訪談等形式開展。
七、項目管理
各行各業、各相關部門要將公共場所急救用品配置納入政府應急隊伍體系建設,積極協調推進應急急救用品配置和后期管理。衛生健康部門牽頭負責AED項目總體工作,包括組織協調、監督檢查等。教育部門負責做好校醫、在校教師(特別是體育教師)和學生救護知識普及工作,組織學校醫務人員和教師、職工參加應急救護師資培訓,必要時將心肺復蘇和AED使用內容納入學生課程,妥善保管好本單位AED設備。網格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全市網格員每年學習一次應急救護培訓(以AHA(美國心臟協會)培訓的HS課程為標準),妥善保管好本單位急救用品。宣傳媒體負責宣傳自救互救知識,宣傳成功施救案例,提高群眾對應急救護的認知度和參與率。公安、教育等相關部門,各鎮(街道)負責組織本行業本轄區內服務業人員定期參加應急救護培訓,提升公眾應對突發情況專業技能,并妥善保管好轄區內急救用品。
八、項目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2022年3月-2022年12月,重點布局階段
在前期試點基礎上強化推進,確保AED布點覆蓋全市主要公共場所和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公共場所AED項目由市財政出資建設;大中型企事業單位AED安裝以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方式推進。培訓初級急救員達到預期目標,并在已培訓人員中依據相關條件擇優組建急救志愿者網絡,并通過5G相關技術匯總成實時分布地圖,接入急救指揮調度中心以便指導現場(第一目擊者或者急救志愿者)及時開展救援。
2022年逐步對AED點位周圍5分鐘核心圈內的常駐人員開展針對性培訓,并根據培訓結果吸收一批志愿者充實到點位周邊的應急救援力量,加入社會應急救援志愿者網絡地圖,并逐步實現AED點位地圖與志愿者地圖的實時匹配,由120指揮調度中心實時調度指揮。
第二階段:2023年1月-2025年12月,深入推廣階段
總結“試點先行”“重點布局”階段AED配置經驗,全面完善常熟市公共場所AED配置綜合管理模式,結合國內重點城市和周邊城市的先進經驗在全市范圍內深入推廣。2023年計劃進一步完善公共場所布點,繼續推進人員培訓,不斷完善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建設。到2025年,AED布點全面覆蓋城鄉重要公共場所,并對應急急救網絡薄弱地區加大投放密度和力度。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將公共場所AED使用作為提高公眾急救能力的一項重要工作抓實抓好。各相關部門要加強溝通聯系,充分發揮各自組織和資源優勢,加強協作落實,推進應急急救用品及AED配置常態化管理工作。
(二)加強經費保障
群眾性應急救護培訓不以營利為目的,全部培訓經費通過年度財政預算解決,政府設置急救用品配置專項經費,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在公共場所配備AED設施。
(三)加強網絡建設和設備管理
加強應急急救志愿者管理,定期開展相關培訓和復訓,提升急救志愿者專業技能。由市衛健委、紅十字會等部門作為年度世界急救日常規項目組織急救成功案例聯合表彰,助推社會急救力量的發展壯大。在相關AED配置區域設置專人管理,負責設備的保管和維護,確保發生緊急情況時急救培訓志愿者可以在第一時間通過急救設備進行救助。
(四)加大宣傳力度
將開展應急救護培訓與增強群眾參與現場救護意識、傳播人道救助精神相結合,以“世界紅十字日”“世界急救日”等紀念日為契機開展集中宣傳活動,充分利用電視、網絡等傳媒平臺,廣泛宣傳公共場所急救用品使用、自救互救知識和成功施救案例,提高群眾對應急救護的認知度和參與性,鼓勵全民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