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常熟市教育局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積極建設“美麗幸福新常熟”,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依法行政制度化
1.完善制度建設。市委教育工委將依法治教納入總體工作部署,有序推進教育條線法治建設工作。規范做好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制發、報備工作,不斷完善教育局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實施方案、政務信息公開工作制度、“雙隨機、一公開”制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
2.健全職責分工。在市委教育工委全面依法治教領導小組領導下,明確分工,做好法治建設工作。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相關要求,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專題研究法治工作。落實“八五”普法工作計劃,由黨政辦、組織人事科、督導科和教育科分別負責抓好局領導、公務員和教職員工、行政執法人員、青少年學生等學法用法工作。
3.踐行“三項制度”。落實法治政府建設責任,按照責任清單把法治工作落實到科室、到人。在行政許可、監管履職過程中,重視規范制作現場筆錄,載明現場踏勘的時間、地點、在場人、檢查人、現場情況,并進行記錄。在審批、執法和事中事后管理過程中做到說理式執法。執法數據錄入到江蘇省行政執法監督平臺,注意紙質材料積累歸檔,規范做好執法案卷,案卷分別接受了市司法局和蘇州市教育局評查。
二、行政執法規范化
1.履行行政許可。做好初中及以下教師資格認定工作,已面向社會新認定教師資格1016人,其中,幼兒園287人,小學389人,初級中學340人。本局完成校外培訓機構重新審批8家、民辦學校設立審批1家、民辦幼兒園設立審批6家;指導接受賦權的5個鄉鎮街道(莫城、常福、古里、沙家浜、碧溪)完成民辦幼兒園設立審批6家。
2.實施“互聯網+監管”。根據上級要求,完成“互聯網+監管”平臺的事項認領、清單編制工作。落實校外培訓機構聯席會議制度,牽頭組織市監、公安等部門聯合對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共計70次,依托江蘇省市場監管信息平臺,常態化錄入檢查行為數據,數據歸集至省監管數據中心。
3.深化教育督導。組織對東張中心小學、任陽中心小學、綠地實驗小學、莫城中心小學等4所小學的綜合督導。組織對東張幼兒園、任陽幼兒園、綠地幼兒園、莫城幼兒園等4所幼兒園的辦園行為督導。全年常態化開展責任督學掛牌督導10次,全區域60名兼職督學深入24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開展督學活動累計2300多人次,做到各學段各校全覆蓋。
三、“放管服”改革長效化
1.推行“政務一張網”。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結合教育工作實際,完成江蘇政務網“省定清單”公共服務事項的認領和辦事指南編制工作。做好電子證照歸集、推進“兩個免于提交”事項維護工作。做好行政權力清單動態調整和行政許可事項清理工作,落實行政雙公示、開展行政獎勵等五類信息梳理、報送組織工作。完成部分政務事項賦權鄉鎮和依申請辦理公共服務事項清單調整工作。
2.實施告知承諾制。適用實施告知承諾制的事項為教師資格許可和民辦學校辦學許可。教師資格許可事項,不再要求申請教師資格時提交思想品德情況的鑒定或者證明材料,改由每位申請人在自己的申請表上簽署《個人承諾書》,極大的方便了申請人,已辦理912件。辦理民辦學校許可審批時,對舉辦者和負責人無犯罪記錄證明材料提交改為實行告知承諾制。辦件情況是,無犯罪記錄證明承諾160件、信用狀況證明承諾47件。
3.做好公平競爭審查。貫徹落實上級關于實施公平競爭審查文件精神,結合常熟教育實際,完善了常熟市教育局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開展了涉及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存量文件(政策措施)清理和增量文件(政策措施)梳理工作,并初步形成了常態審查工作機制。
四、依法治教實效化
1.城鄉一體融合發展。大力推進學校建設工程,竣工實驗中學清暉分校、實驗小學清暉分校等14個項目,推進改擴建琴湖幼兒園、改擴建周行小學等10個在建項目,開工建設塔前小學改造工程等5個項目,實施擴建陽光學校、言文小學2個新市民子弟學校提檔升級項目。新校新園的竣工、投用,增加學位0.855萬個,解決學位供需矛盾,實現零上訪。優質教育資源的擴大,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
2.教師隊伍優化壯大。年內,1人入選江蘇省“蘇教名家”培養對象,1人獲評姑蘇教育名家,3人獲評姑蘇教育領軍人才,12人獲評姑蘇教育青年拔尖人才,3人獲評蘇州市名教師,67人獲評蘇州市學科帶頭人。深化“縣管校聘”,完善新教師預分配和服務期制度、教師定期交流制度。著力縮小城鄉教育資源差距,規范、平穩、有序招錄教師568名,其中,研究生和雙一流本科應屆畢業生78名,為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完善教師交流支教制度,通過柔性交流、單向支教、剛性抽調相結合,推動教師特別是優秀骨干教師合理流動。年內,義務教育階段共有501名教師交流支教,其中骨干教師288人。
3.完善依法辦學服務。全市公辦的各中小學校、獨立法人幼兒園均建立學校法律顧問制度,實現法律顧問聘任全覆蓋,并有效發揮法律顧問作用,以此項工作為抓手著力推進學校領導、教職員工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職責,著力促使中小學??茖W決策和依法管理。組建“法律顧問團”,直接服務江蘇省常熟中學等47所學校、幼兒園,聘請少平律師事務所提供政策制定、合同協議簽署、日常法律咨詢、法制講座等法律顧問服務。
4.全面提高辦學質量。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全市有省、蘇州市優質園76所,占比76.07%;普惠性幼兒園占比90.29%。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實現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校生占比控制在5%以內的既定目標。高中教育再攀新高。海虞高中三星級創建、王淦昌高中三星復評及四星創建、外國語學校四星復審。全市本科上線比例達91.93%,較去年提高0.5個百分點,上線人數及比例均創歷史新高,連續12年領跑蘇州。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在2022年全國智能制造虛擬仿真大賽,職教中心校學生獲得中職組江蘇省一等獎第一名,并取得國賽資格;職教中心校模具制造專業學生再獲全國職業技能大賽金獎,蟬聯三次。6月,獲省政府督查激勵為“江蘇省2021年度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明顯地區”,該榮譽是全省縣級市首批、蘇州唯一。融合教育繼續領先,在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中期評估中,“縣域‘特教班’融合教育運行模式的構建與實施”項目獲優秀等級。
五、教育惠民法治化
1.創新舉措優化營商環境。開通“引進人才子女入學一件事”微信小程序,同時在行政審批中心設立“引進人才子女入學一件事”128服務專窗及52235128服務專線,簡化優化辦理手續和流程,做到及時審核、優先考慮,百分百安排。讓各類人才子女安心入學、各類人才在常熟安心工作。根據今年開始實施的鄉鎮(街道)公辦學位統籌和政府購買民辦學位實施辦法,另有592個重點企業技術工人子女統籌入讀公辦學校,近萬名在本市就業創業的新市民子女以政府購買學位方式落實入學。
2.政民互動提高教育滿意度。認真及時做好“12345”便民服務、“寒山聞鐘”等平臺的答復工作。全市教育系統共計收到各類信訪件5084件,其中,便民平臺4888件,政府網95件,陽光信訪平臺59件,江蘇教育輿情平臺9件,人民來信33件。所有信訪件均按時辦理。上級交辦、轉辦信訪件的辦復率達100%,群眾初信、初訪案件辦結率不斷提高,矛盾糾紛得到及時化解,有效避免了“集體訪、越級訪、重復訪”事件的發生,確保教育系統和諧穩定。
3.規范治理培訓機構。建立校外培訓機構突發事件處置專班,對原191家學科類機構擬轉型、擬注銷機構的消課情況反復摸排,掌握未完成消課的機構底數,研判可能引發的輿情風險。目前,去年非正常停業的疑似“爆雷”機構案件均已結案。聯合市監、公安、人社等部門及相關板塊開展暑期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共計311次。建設校外培訓預付費資金監管平臺,依托銀行對各類校外培訓機構全面實施資金監管。
六、普法履職清單化
1.領導干部帶頭引領普法。建立領導干部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市委教育工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重點內容,推動領導干部帶頭學習、模范踐行,中心組集體專題學法4次。加強校級干部法治培訓,通過作風效能建設會議、暑期領導干部培訓、校級后備干部培訓、黨務干部培訓等途徑,增強干部隊伍依法治教意識,提高依法治校能力。
2.機關人員精準專業普法。機關工作人員在全面普法基礎上,進行精準專業普法。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等,每月網上學法,每季度進行“一季一法一考”,提高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能力素養。做好全國統一行政執法證核發工作,對行政執法人員開展了教育領域和公共法律知識培訓、考試。
3.教師隊伍線上線下普法。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組織全市12883位教師參加省師德師風在線課程學習和限時答題考試,幫助教師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教師職業行為準則。面向全市思政教師、班主任、德育干部,開展為期四年的網上八五普法輪訓,今年參訓的780名教師已全部完成考試。定期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教材專題研討活動。組織“新思想我來學”《讀本》專題評優活動,開展教師優質課評比及學生思維導圖、課堂筆記評比活動。
4.因時制宜開展社會公眾普法。加強對民辦教育領域的針對性普法宣傳工作。通過在公眾號推送違規機構查處信息、普法提示等做好全民普法工作。今年寒暑假及秋季,分別向全市19萬中小學生、幼兒家長發放《告家長書》等,宣傳“雙減”政策,倡導拒絕參加違規學科培訓、理性參加非學科類培訓,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在5月全國首個家庭教育宣傳周之際,開展了“學法律、條例,為家庭教育賦能”系列活動。以9月常熟承辦第25屆全國(蘇州)推普周宣傳活動為契機,宣傳國家語言文字法。
5.全面系統推進青少年學生普法。
一是注重憲法教育。組織全市129所學校參加全國青少年普法網“學憲法講憲法”活動,參與學生總數達102640人。福山中學、實驗小學學生參加第七屆蘇州市青少年學生法治知識競賽和“學憲法講憲法”演講比賽喜獲一等獎,并代表蘇州市參加江蘇省決賽,義莊小學學生參加憲法平臺“風采展示”在線知識競賽,同樣入圍省級決賽。
二是堅守課堂教育。將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課堂教育,開齊開足國家思政課程。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必修課程占總課時的6%~8%,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分別有6學分。利用思政課、班團隊課、校本課程等統籌安排《讀本》課時,由思政教師主講,每冊集中學習1學期,平均每周1課時,綜合運用觀察、訪談、紙筆化測試等創新評價方式,確?!蹲x本》學習效果。
三是創新法治教育。通過開學第一課、法治班會課、法治晨會等途徑,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教育。防疫期間,對居家學習的相關學段學生,通過線上主題討論、法治道德講堂等形式,網上連線法治副校長、輔導員以案釋法,提高學生相關法律意識。
四是加強保護教育。推進“花蕾護航”女童保護項目,組織128名護航專員開展專題培訓,普及女童保護知識,維護校園安全和學生權益。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開展法治手抄報宣傳活動,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參加蘇州市未成年人保護案例征集活動的兩個案例,通過線上路演、答辯,最終分獲蘇州市一、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