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各級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推進美麗常熟建設的關鍵年。在常熟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全面加強法治建設,深入開展污染防治攻堅以及“對標進位”等專項行動,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一、堅持高位推動,抓好“關鍵少數”推進法治建設。
(一)強化組織領導,精準提升法治工作實效。
認真貫徹落實上級依法行政工作精神,將法治建設與局中心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健全完善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生態環境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制度,局主要領導親自研究部署依法行政、普法工作,明確我局全年具體工作任務,并將各項工作任務分解到各科室、單位,層層推進,狠抓落實,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確保年度普法及依法行政工作任務落實到位。
(二)健全普法培訓機制,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1.抓實抓好領導干部普法教育,提高“關鍵少數”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將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領導干部培訓重要內容,持續開展好黨內法規學習宣傳,充分運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內政治生活,組織領導干部集中學習、專題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等內容,全年開展集中學法超30次。建立共性和個性內容相結合的學法清單及制度體系,加強法治教育與工作實踐深度融合。
2.加強隊伍建設,開展全系統執法人員法制培訓。印發《2024年局系統年輕干部集中培訓實施方案》,邀請法律專家、重點行業專業人士以及局系統骨干人員,通過專題講座、案件評比等多種形式,將法律知識培訓和業務技能培訓緊密結合起來,全面提升行政執法人員綜合能力素質。全年共開展年輕干部培訓19次,參與人數超700人次,全面提升常熟生態環境系統領導干部法治素養。全體執法人員完成蘇州市執法人員云平臺公共法律知識60學時學習及在線考試,行政執法人員全部申領取得全國統一執法證件,持證上崗。通過一系列培訓,全面提升隊伍能力素質,為建設“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的生態環保鐵軍奠定堅實基礎。深入開展執法練兵活動,我局執法人員在省廳執法技能競賽中獲得個人基礎理論一等獎、全省十佳執法能手等優秀成績,在蘇州執法技能競賽中獲得團體三等獎。
二、完善工作制度,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
(一)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認真貫徹落實蘇州市生態環境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三項制度”,推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在我市生態環境執法中全面落實到位,實現了行政執法信息公開透明、執法全過程留痕、執法決定合法公正。
(二)規范行政處罰程序,加大行政處罰力度。2024年,組織開展各類集中執法行動超過12輪次,共出動執法人員3500多人次,檢查各類污染源1600多家次,實施行政處罰133件,處罰金額1170萬元,向公安部門移送涉刑案件2件,營造了打擊環境違法的高壓態勢。涉及行政處罰金額全部由行政處罰輔助決策系統自動生成,對重大行政處罰案件以及企業申辯意見,通過行政處罰合議小組集體討論,有效地提高了環保行政處罰的公信力。加強行政指導和后督查工作,行政處罰決定全部履行到位,行政處罰形成閉環。
(三)完善司法聯動機制。召開司法聯動會議,開展公安環保聯合執法,保持高壓嚴查態勢,對損害環境污染犯罪行為嚴懲不貸。2024年,運用四個配套辦法案件5件,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2件,有力保障了我市生態環境安全。配合做好環境公益訴訟調查取證工作,刑事民事雙管齊下,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我局會同市檢察院、市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部門聯合出臺《常熟市環境資源司法保護聯盟章程》。截至目前辦理生態損害賠償案件181件,其中16件開展了訴前磋商,生態損害賠償金額908萬元。協同檢察院共同推動見證海事局3起海運生態損害賠償案件的磋商簽約。
(四)強化環保信用體系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嚴格貫徹執行《江蘇省企事業環保信用評價辦法》(蘇環規〔2019〕5號),依托“江蘇省企事業環保信用評價系統”開展企事業環保信用評價和信用管理工作,實現了環保信用實時評價、動態管理。截至目前,我市共有8814家單位納入“江蘇省企事業環保信用評價系統”進行環保信用評價,其中綠色企業31家,藍色企業8782家、黃色企業0家、紅色企業0家,黑色企業1家。建立環境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突出“環保干好干壞不一樣”的鮮明導向,按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完善根據環保信用評價結果實行差別化價格政策的通知》(蘇發改工價發〔2019〕474號)文件要求,落實對紅色、黑色失信企業執行差別化水電價政策,蘇州市生態環境局統一將紅、黑失信企業名單抄送常熟市水務局和江蘇中法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征收差別化污水處理費,差別電價由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省電力公司統一執行。積極宣貫環保信用等法律法規,落實行政處罰“三書送達”制度,告知企業信用修復政策和途徑,督促企業及時開展信用修復。2024年指導62家企業完成失信行為信用修復工作。
三、深化普法宣教,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一)制定普法規劃,明確工作思路。印發《蘇州市常熟生態環境局2024年普法工作計劃》等文件,嚴格按照時間節點落實普法清單責任。構建我市“1+4”生態環境普法體系,在做好常態化普法宣傳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環境執法全過程普法工作機制,推動實時普法、精準普法,著力提高普法針對性、實效性,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升全社會生態環境守法水平。
(二)實施精準普法,注重普法實效。開展精準特色普法宣教活動。按照“分行業、分層次、常態化”的原則,圍繞重點環保法規政策、典型案例、綠色金融等內容,通過“菜單式”培訓、以案說法等多種形式開展有針對性的普法宣教活動。全年開展“菜單式”培訓超60場次,參與人數超3000人次。依托環境管理實訓基地對企業負責人和環境管理人員開展法律法規及環境管理專項實訓,2024年開展實訓授課11次,參與人數419人次。
(三)創新普法形式,拓寬公眾參與環保渠道。積極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變化,微信等新媒體技術,打造全方位、有吸引力的普法宣傳平臺。緊扣六五環境日、“12·4”國家憲法日等紀念日,集中開展憲法精神宣講、生態環境普法等系列宣教活動。局領導走進政風行風熱線、“午間風”等電臺節目,與廣大市民交流互動,積極宣講生態文明相關法律法規,同時,聽取公眾對生態環保工作的呼聲。開展環境法治宣傳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以及環保設施公眾開放日等活動,廣泛開展互動式、體驗式的社會環境法制教育活動,讓環保政策法規走進公眾、走向社會,增強全社會環境保護意識,大力營造關心環保、支持環保、參與環保的濃厚氛圍。2024年,我局在“學習強國平臺”發表文章1篇,《新華日報》《中國環境報》、中國環境APP等國家級媒體錄用文章6篇,“江蘇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等省級媒體錄用12篇,《蘇州日報》、“蘇州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等媒體錄用72篇。
四、強化依法行政,不斷提升環境管理工作。
(一)緊扣環境執法工作要點,強化現場監管。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蘇州市常熟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2024年工作要點》,對全市重點排污單位、一般排污單位嚴格做好現場監督、依法查處、后督察等規定任務,確保履職到位。推行工業企業分類分級管理,推進“綜合查一次”改革,大力開展非現場線索研判分析,持續優化執法方式、提升執法效能。
(二)強化應急管理,守牢環境安全底線。印發《常熟生態環境局治本攻堅三年行動(2024—2026年)實施方案》和《常熟市生態環境安全與應急管理“強基提能”三年行動計劃》,堅持小切口、抓關鍵,落實“六化”工作要求,共排查發現9個重大環境風險隱患,均整改完成。牽頭做好常熟市七浦塘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方案、區域環境應急預案編制以及323家企業環境應急預案的滾動修編工作,目前已完成236家企業應急預案的備案工作;繼續開展五類環境治理設施的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共檢查發現14家企業存在16個安全隱患問題,其中已完成安全隱患問題整改12項,同時將7家通過審批的涉及重點環境治理設施的新改擴建項目相關信息通報市應急管理局;根據上級要求,完成生態環境部環境應急管理平臺重點河流三級防控填報工作;按照上級統一部署,承辦僅使用Ⅲ類射線裝置輻射工作單位的輻射安全許可證審批工作。
(三)緊抓群眾訴求,全力化解環境信訪難題。以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契機,堅持為民導向、問題導向、質量導向和法治導向,以更大的決心、更高的標準、更實的舉措,全力化解環境信訪。大力實施《落實環境信訪投訴工作機制、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工作方案》(常環發〔2020〕27號),完善生態環境信訪工作機制;落實領導包案制度,進一步暢通群眾環境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從摸底排查環境矛盾糾紛不穩定因素、源頭預防環境信訪問題、及時就地解決環境矛盾問題,最大程度地減少集體上訪、越級上訪和重復上訪。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各類環境信訪757件(省級以上環境信訪47件),較去年同期減少151件。
下一步,我局將在常熟依法治市委員會指導下進一步踐行法治理念,深化法治政府建設,自覺運用法治思維正確履行各項職責,推動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