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字頭金融機構,常熟農商銀行始終堅守支農支小初心,積極抓住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機遇,助力地方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一、精準發力,干好產業興旺“頭等大事”
面上加大投放力度。立足縣域和鎮村市場,著力增強鄉村產業的支持力度,截至今年6月末,全行涉農貸款余額1184億元。同時,立足資本市場,發揮上市銀行優勢,積極引資本活水助力鄉村振興建設。上市以來,累計引資近100億元來支持地方經濟和鄉村產業的發展。點上支持重點產業。圍繞特色做文章、立足特色抓創新、瞄準特色創品牌,通過金融支持,助力打造特色產業品牌,助推產業興旺,累計投放超5億元,支持虞盛大米、王莊西瓜、董浜黃金小玉米、陽澄湖大閘蟹等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鏈上服務新型主體。積極與農業農村部門對接,梳理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清單,實行農業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營銷,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30家3.8億元,助力農業“產供儲銷”全鏈條發展。
二、馳而不息,干好富民強村“發展好事”
助力村級集體經濟“興起來”。積極落實“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為全市108個村級經濟組織提供信貸資金,大力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助力新型農民“富起來”。在本地109個營業網點分別成立移動金融服務隊,攜帶便攜式金融設備,上門了解金融需求,把金融服務送到農民“家門口”,累計支持新型農民211戶,貸款余額超6000萬元。積極支持新型農民創業創新項目,為常熟市首屆“農村創新創業大賽”的參賽項目提供1億元預授信支持。助力銷售渠道“多起來”。自主打造“常銀生活”線上平臺,并與市委組織部、市總工會聯合打造“海棠鋪子”惠農惠企惠民平臺,結合線下“飛燕集市”和線上“常銀直播”等特色活動,為農戶搭建農產品銷售平臺,拓寬農戶銷售渠道,已上架黃金小玉米、虞盛大米等各類農產品、商品3700多種。助力新市民生活“定下來”。在新市民集中的區域打造“新市民之家”,累計為36萬新市民提供創業就業、安居教育、生活消費等方面的金融服務。成立專屬服務團隊,創新專屬金融產品,定制新市民安居、樂業、財富“三大指數”。積極與政府部門對接,為新市民提供入戶入學積分查詢、職通常熟等政務鏈接和找工作、找房子等生活服務。
三、統籌發展,干好城鄉融合“惠民實事”
支持“千村美居”。圍繞“美麗鄉村”建設,推出特色田園鄉村貸、宜居貸、陽光貸等特色信貸產品,近年來,共計投放近30億元。為1.8萬農戶翻建舊居提供20億元資金支持,促進農村舊貌換新顏,打造美麗家園。支持“綠水青山”。聯合常熟市供銷總社、銅官山村委、銅官山村供銷合作社共同打造銅官山村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服務點,提供線上線下、金融與非金融一體化服務,打造特色田園鄉村,銅官山村成功創建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支持“政銀惠民”。依托遍布城鄉的網點和人員優勢,推進網格化服務,打造“15分鐘”金融服務圈。創新推出“政銀惠民工程”,把原來集中在城區的社保、醫保、行政審批事項等引入農商行網點,延伸政務服務的觸角到鎮、到村。接入省聯社“農商·蘇服辦”渠道,讓140項政務通辦事務從“窗口辦”變成“村口辦”。
四、黨建引領,干好鄉村治理“民生要事”
探索黨建共建,實現共享共治。以黨建共建為載體,通過與全市多個基層黨組織進行黨建共建,深化業務合作,參與鄉村治理,共同助力鄉村振興。與琴川街道合作創新上線“慧分類”數幣應用生態項目,首次將數字人民幣應用于智能垃圾分類領域,搭建“規范分類得積分—積分兌換數幣—數幣應用激勵規范分類”的全鏈條閉環機制。加強隊伍建設,增添發展動能。在市委組織部的指導和支持下,實施“黨建引領、金融惠民、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建立健全黨委領導班子成員“連鎮包村”聯系制度,打造“飛燕”掛職隊伍,每年選派200多名熟悉“三農”和金融工作的黨員和業務骨干到鎮村掛職,推動金融服務進鎮入村,并在村容整治和文明鄉村建設等方面發揮獨特作用。推進科技賦能,打造數字鄉村。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優勢,助力“數字鄉村”建設,與市農業農村局合作,將“農村集體資金管理平臺”升級為“鄉村振興數字化智慧平臺”,截至6月末,村級覆蓋率達到74%,幫助全市174個村管理農村集體資產收支,有效保障農村集體資金規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