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數字轉型開辟農業新形態。圍繞主導產業增強生產環節信息技術應用與智能農機裝備改造提升,建成糧食生產“無人化農場”省級3個,蘇州市級3個,蘇州市智能農機裝備應用示范基地2個,全市農業信息化覆蓋率達77.03%,先后3年獲評“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先進縣”。建設農產品出村進城服務渠道,首創“惠農1路”運“蔬”直通車,創新智慧菜場、網訂店取等“新零售”配送模式,全市農業電子商務線上銷售額達55.99億元。二是數字惠民打造增收新引擎。打造“海棠鋪子”服務平臺,上架各類農產品、商品5000多種,年交易量50萬筆,年交易金額超3000萬元。探索發展都市農業,促進農業與互聯網、旅游、文化、康養、體育等深度融合,全市休閑農業年接待游客1677.5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13.41億元。打造“虞青服務站”,開展“手繪鄉村·志愿有你”主題活動,舉辦直播助農活動。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6816元,城鄉收入比縮小至1.78:1。三是數管鄉村集聚治理新能量。全省首批開通農村5G基站,農村家庭千兆光纖網絡覆蓋率達100%。堅持信息惠農,全市152個益農信息社累計發送惠農短信461萬條,累計服務101萬人次。開發“先鋒領治·碼上到”小程序,領辦治理服務項目超萬個。全市統一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網絡,將218億村級集體資產上圖入庫,打造“五網融合”平臺,實現農村集體“三資”一網統管、一屏統攬,資產盤活效能顯著提升,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