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聚焦“種業芯片”。加快種業“育繁推”一體化建設,完成農作物種質資源創新基地基礎設施改造提升,拓展常優粳10號在全省生產示范,加大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力度。2024年,在本地稻麥制繁種總面積1.4萬畝,推進地方特色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新育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作物品種2個以上,加大“松樹蕈”等地方特色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和轉化推廣。二是聚焦“設施裝備”。加強高效植保機械、側深施肥插秧機等智能化綠色化農機裝備推廣應用,推進鄉村清潔能源利用。2024年,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8%,特色農業機械化率達80%。創建省級“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1個。深入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穩定現有1家立體多層規?;i養殖場和1家奶牛智慧牧場。三是聚焦“智慧農業”。推廣應用數字鄉村試點經驗成果,積極打造數字化創新引領的智慧園區、智能化水平先進的智慧農場。2024年,新增培育智慧農業示范生產場景2個。累計培育“智慧農村”示范村8個,加快拓展數字支撐應用場景,全市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超75%。組織開展數字化培訓,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農業科技企業。加大產學研轉化力度,加強智能設施裝備推廣,形成一批智慧農業產業集群。四是聚焦“產業延鏈”。堅持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優勢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等二產發展,加強農產品流通、休閑旅游等三產銜接。做大做強“海棠鋪子”惠農惠民惠企平臺,助銷本地農產品和鄉村游系列項目。2024年,新增蘇州市級以上全產業鏈“鏈主”企業1個、培育10億元以上縣域優勢特色產業1個。持續打造“河蟹”全產業鏈,完成6個“河蟹”全產業鏈項目建設。做好農產品倉儲物流文章,重點建設20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1個農產品冷鏈集配中心。推出鄉村旅游精品線路4條,爭創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和省級休閑農業精品區。抓住數字化新機遇,加強電商主體挖掘及培育,農產品網絡年銷售額達30億元。